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文化课成绩要求、考试形式、录取方式等提出新的规定,引发广大艺考生关注。进入12月,各地艺术类统考陆续开始。今年的艺考有哪些新变化?新政策对艺考生会有多大影响?
文化课成绩要求提高最受关注
新政策出台后,考生、家长和机构最关心的就是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的调整。
指导意见中涉及文化课成绩的有两处,一处是招生录取时“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另一处是“在现有要求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据统计,2021年多数省份本科一批上线率低于20%,有的地区低至11%左右。而同样是上一本,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一般要比普通高考生低30%,在有些省份要低50%甚至60%。
“学生的整体水平在逐年提高,文化课门槛必然也需要提升。”北京一家美术类艺考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吴琼认为,文化课加码筛掉的是艺考群体中那些文化课成绩特别差、专业水平也不太行的考生。“以往这些考生可能会有钻一些考试的空子,但现在即便是省考过了,由于文化课成绩抬高了门槛,这条路走不通了。”
东北一所重点高中的美术老师于野认为,文化课成绩要求提高不会对文化基础和艺术基础都比较好的考生造成冲击,相反会让他们在竞争中更有利。
小潘因为文化课成绩不错而选择走传媒类艺考,现在的目标主要放在综合类院校上,省统考结束后,就全身心投入复习文化课。
有人质疑,提高文化课成绩要求是否对偏科的“艺术天才”有失公平。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志俊等专家认为,新的艺考政策允许有校考资格的艺术类高校在招生中对极少数专业成绩特别优异,或者是在相关专业方面已经有突出成绩的考生,采取破格录取办法。“不是‘一刀切’,专业特优者依然有机会脱颖而出。”
减少校考以省统考为主,标准更统一、减轻考生负担
按照最新的指导意见,2024年艺术类专业将基本实现省级统考全覆盖,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至8倍。
于野见证了艺考从“只有校考”到“省统考+校考”再到“省统考为主”的改革过程。他认为,省统考给考生和家长“省了不少事”。
“省统考考的是基本功,考察内容和标准更统一,学生备考更有针对性,准备的质量也能更高。”于野说,过去有的学生要连着准备10多所学校的考试,每个学校侧重点不同,如何在短时间内准备得更全面,老师和学生都很发愁。
云南一所传媒类艺考培训机构的创始人薛天认为,强化省统考可以减少考生经济、精力等多方面的负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考试周期按5天计算,学校报名费、来回交通、住宿……至少得花几千元。如果学生报考院校多,还需要几个省市来回奔波,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又会增加。
王志俊认为,改革后,校考数量缩减,考生能空出更多时间更好地复习文化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艺术类本科5个专业类别中,美术、设计学类专业已实现省级统考全覆盖,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省级统考已覆盖20多个省份。
“以后校考会越来越少,只有省统考成绩排在前面的才有资格参加校考,考生水平能力需要拔尖才行。”吴琼说,现在是省统考分数过线就能报名校考,过线门槛很低,导致只招几十人往往几千人报名。
未来艺考还会“易”考吗?
一直以来,因为文化课成绩要求低,一些考生和家长寄希望于通过艺考实现“曲线升学”。“新政策的出台,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考生和家长想要通过艺考‘低分上高校’的心理。”多位受访者认为。
在吴琼和薛天的机构里,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艺考的考生占到80%。“通过艺考上大学或者上个好一点的大学,是他们的主要诉求。”
王志俊表示,很长时间以来,很多考生因为文化课吃力而选择艺考,艺考生人数越来越多,但社会上根本就消化不了这么多艺术专业毕业生,造成社会需求脱节,就业率偏低。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并不理想。艺考改革,就是在扭转重专业轻文化、重招生轻培养的人才培养倾向,推动艺术类人才培养回归育人本质,引导家长理性选择高考路径。
据新华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