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洋
“这张是我当年在‘新保安’城门楼前的留影,这张是我们部队拍摄冲锋镜头的照片……”最近,各大卫视重播了今年热映的电视剧《大决战》,让53岁的沧州市民孔繁蓬思绪万千。他对记者说,30多年前,他曾经参演过电影版的《大决战》,当年拍摄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画卷中,解放战争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绝对是浓重的一笔。人民军队的一场场胜利,沉重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执政根基,加速了“蒋家王朝”的覆灭速度。
为再现三大战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曾拍出了系列电影《大决战》。这部系列影视巨作因为宏伟逼真的战争气势,至今仍被广大影迷和军事迷称作中国电影界的“天花板”。
孔繁蓬就是当年一名参演人员,至今想起来,还是激动不已。
30多年前,孔繁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服役。一天训练结束后,他们部队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协助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电影。
原来,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还原战争的真实场面,电影剧组曾找到有关部门,请求真实军队能协助参与拍摄。
孔繁蓬所在的部队要配合拍摄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围歼国民党傅作义集团王牌部队35军的“新保安之战”。这也是《大决战》系列电影最后一部《平津战役》里非常重要的一场战斗。
“说起来真是非常有缘分,我们部队的前身,就在历史上参加了这场战斗。我们要饰演的,正是我们的‘前辈’!”孔繁蓬说,他的父亲孔庆霄当年作为一名战士,也随部队参加了“新保安攻坚战”,父亲听说他参与了拍电影很激动,拍摄前专门为他讲述了当年残酷的战斗情景。
孔繁蓬说,那时自己刚刚入党不到一年,就想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员的价值,其他战友们也都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要用最大的努力把各自的角色演好。为了拍好这场戏,剧组从1989年冬天开始拍摄,并设定在位于新保安城不远的张家口市鸡鸣驿古城一带拍摄。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势地貌都和历史的真实场景高度相似。
“剧组给我们发放了解放军老式的土黄军服,接到衣服的那一刻,非常激动。”孔繁蓬说,和对面的“国民党将士”穿着相比,虽然简陋很多,但是大家都喜欢穿自己的老军装。
拍摄过程中,参拍部队演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做到叫拍就拍、让停则停,对重复动作不埋怨、不叫苦,自觉服从拍摄需要。
孔繁蓬说,电影还原出来了战争的惨烈。拍摄现场,有的战士寒冬腊月里脱下棉衣过河,尤其是扮演“死尸”和“伤员”的同志们,在严寒的天气下,腿脚露在外面长达几小时,最后都麻木了,不听使唤,有的被炸点崩到,但为了拍摄效果真实,动都不动一下,趴在那里忍受着。所有参演人员的付出让大家深受感动。
孔繁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参与拍摄的解放军大规模攻城的画面。“当时,摄像师被吊在直升机上,下面足足有8000多名士兵呐喊着向城里冲锋。我和战友们一起用最快速度冲向那座‘新保安城’,那种气势,真的非常壮观。”孔繁蓬说,这个镜头,因为大家协调一致,第一次拍摄就通过了。
为了纪念那段拍摄经历,喜好摄影的孔繁蓬在拍摄结束后,还穿着老式军装,留了好几张照片作为纪念。
30多年过去了,早已脱下军装的孔繁蓬已经转业成为建设家乡的一员。生活中,每每看到电视上播放《大决战》影片,他都会认真观看一遍,连自己都数不清看过多少遍了。
虽然是拍戏,不是真正的战争,但这次《大决战》的拍摄经历也让孔繁蓬感悟很多。他说,当年解放军能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一场场战斗的胜利,除了合理奇妙的战略战术,更多依靠的是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仰、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些就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制胜法宝”。“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不再受战争的摧残,所有中国人更要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建设好我们美丽的祖国和家园。”孔繁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