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
第05版:05

低分贝 才是“好声音”

□ 瞳 言

前几天,新华社刊发一则消息:对近年来群众反映较多的广场舞噪声扰民、机动车轰鸣“炸街”扰民等问题,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草案规定,广场舞噪声扰民不听劝不改正,或将被罚款200元至1000元。消息一出,引发热议。

广场舞,作为一种大众休闲娱乐活动,门槛低、亲民,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放松心情,还有不少人把它当成社交、情绪宣泄的平台,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追捧。

这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广场舞队伍的日益壮大,噪音扰民、场地之争等不和谐的新闻时有发生。笔者所在小区,每天20时许,附近的公园里,广场舞音乐准时响起,那动静,刚搬过来时第一次听到吓一跳,邻居甚至都会唱音乐里的歌曲了,每次音乐响起,都想戴上耳罩。

音响分贝过大,且一响就是个把小时,跳舞的人身心得到了放松,周边的居民却苦不堪言。而且,诸如年轻人和广场舞队伍争篮球场起冲突、居民因长期被广场舞噪声骚扰出奇招回怼此类事件时有发生。

为解决公园广场健身娱乐团体噪音扰民问题,给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安静的游园环境,我市在多个公园、广场安装了噪声监测仪,加大巡查、劝导力度,并倡导广场舞、健走爱好者使用无线耳机,打造无声健身,立法整治广场舞噪音,这是一个新起点。分贝降下来,时间控制好,广场舞场地的预留、场地地点的设置应尽量远离居民区,减轻对居民正常生活起居的干扰,这样才能从噪音变成“好声音”。

有广场舞爱好者主动带上无线耳机或者降低分贝,有人将时间缩短……跳与不跳之间,换位思考,彼此理解一下,才能和谐共处。

广场舞的“美”,需要被看见,但广场舞的边界感也需要构建起来,这需要法律、政府、社会、参与主体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广场舞与社会的和谐共赢。

2021-12-2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4425.html 1 低分贝 才是“好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