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县大运河红木文化小镇,推开一扇扇厚重的大门,总会与红木“不期而遇”。
明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在青县东北侧设立流河驿的第二年,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开始了首次远航。郑和下西洋,不仅向外传播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带来了国外的文化和特产,比如香料、木材。当年的木材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红木,它是制作明清家具的重要原材料。
明隆庆年间,海禁开放,红木的流入量更大了。红木开始大量被制作成家具。那时江南一带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以拥有一件红木家具为荣。这些来自南方的精美硬木家具也随着运河贸易的发展,漂流到了京城等北方地区。这些家具也很快受到了皇族显贵的追捧,他们不惜重金开始购买红木家具。然而问题很快暴露出来,由于南北两地气候差异大,南方的家具不适应北方干燥的气候,不可避免地出现开裂变形的状况。能工巧匠们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将木材在北方进行干燥处理。青县流河驿是当时距离京城最近的一个中转站,当然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这一重任。于是从国外进口的珍贵红木在江苏太仓刘家港转船,沿京杭运河一路运至青县流河驿。这样的中转在当时还能起到检验检疫的作用,因为人们不确定这些从海外运来的木材是否带来了一些虫害和病毒细菌。那时成堆成垛的木材在流河驿卸船烘干,此起彼伏的水声,船工的号子声,卸船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运河漕运繁盛时期喧闹的场景。木材在流河驿放置一段时间,经过自然风化后也起到了消毒杀菌的作用。待这些木材干透,工匠们就地将这些木材进行粗加工,这些经过加工的木材再转船漕运至京城宫廷御用监进行精工细作。天长日久,青县渐渐成为红木的集散地。
青县红木文化还曾在明朝弘治年间受到了张皇后的影响。张皇后曾在家乡兴济修建崇真宫,大量红木经运河运到兴济。张皇后修崇真宫之际,又历时四年扩建盘古庙,将红木用到青县的盘古庙里。
青县自古就是天子脚下的京畿之地,依靠运河水运的便利,许多人沿运河一路北上走进宫廷,他们中不仅有服务宫廷的太监,还有一些走进皇宫的手工匠人。蔡先生是红木小镇一家店铺的主人,他的高祖就在进京匠人的队伍中。他说老人家在宫里学了不少手艺,掌握了红木家具制作的精髓。除了制作家具之外,老人还负责宫殿一些木质构件的维修工作,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待到告老还乡,老人也将精湛的红木家具制作技艺带回了青县。
那时作为红木集散地的青县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木匠到这里进行家具制作。这些匠人制作的家具在青县受到了宫廷风格的影响。出自青县的家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家具的线条遒劲有力,气韵庄严,豪华尊贵,带有明显的皇家气派,有别于南方家具的文人气息。这也是京作家具的基本特点,青县因此被称为京作家具的发祥地。
蔡先生从17岁起就拿着祖先留下的工具开始了木工生涯。改革开放后,他接触到了王世襄先生编辑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从此仔细研读,奉为圭臬,爱不释手。改革开放后青县红木文化也开始进入发展时期,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明清古典家具的价值。与此同时大量外地人涌入青县收购古旧家具。蔡先生当时也加入到了收购古家具的热潮,一件件红木古家具不再是书中毫无立体感的冰冷图片,它们穿过历史的尘埃真切地出现在了蔡先生的眼前。他轻轻地抚摸它们,一遍又一遍研究它们的造型和结构,一件件爱不释手。蔡先生先后接触到了200多件明清时代的硬木家具,有橱、柜、床、椅子、桌案等。通过仔细研究这些老家具的款式和制作工艺,蔡先生渐渐萌生了自己动手制作仿古红木家具的念头。
蔡先生从事红木家具制作几十年,当年他单枪匹马的手工作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00多人的集团公司,他们设计制作的作品也屡屡获奖。
青县不仅是红木家具的集散地,更有着近万平方米的古典家具收藏馆。家具数量之大、品类之全,规格之高在国内屈指可数。
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之风延续至今。在青县,随便走进一家红木家具制作企业,总能听到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工人在进行加工制作。现在青县已经成为拥有包含周边4000余家红木家具经营加工企业及商户的北方最大的红木产业集散地。这些企业不仅包括青县本地的,还有京津等地的一些著名企业。
大运河红木文化馆里,一位戴着眼镜的儒雅男士在向人们做着有关红木文化的各种介绍。这名男士叫陈志远,现任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工坊主要负责高端家具的设计制作。
2018年8月,因为业务拓展的需要,陈志远将工坊从北京搬到了青县。青县优厚的投资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严格规范的管理都深深吸引着陈志远。他说,青县的优势在于仅流河镇就聚集了大大小小2000多家实木家具制造商,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在做与木头相关的事情,这对未来自己为家具生产配套十分重要。
陈志远的工坊至今已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木匠30多人。他们高素质、高学历,不仅能够传承传统的木工手艺,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陈志远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央美术学院视觉高精尖中心非遗活化项目研究员。他的工坊每年都会吸引大批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院的学生来这里进行木工制作。
榫卯无言,匠心永驻。红木沿运河一路漂流北上,穿越600多年的风烟岁月,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今古运河畔的青县早已有着“中国红木家具之乡”“中国运河古家具文化之都”的美誉。断航多年的沧州大运河并没有干枯,他那生生不息的气韵与风骨早已融进了运河人的血脉里,千秋万代,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