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一通报、一案一警示” 提升警示教育质效
本报讯(闫虹 吴梦)“全县各单位要以案示警、以案明纪、以案为鉴,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干部作风整顿推进会、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和全县政治性警示教育大会精神,以深入开展‘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活动为抓手,督促教育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担当尽责。”日前,吴桥县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通报了“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活动中发现的7件反面典型案例。这是吴桥县开展“一案一通报、一案一警示”活动的一个环节。
为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好“一岗双责”,吴桥县把开展警示教育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案一通报、一案一警示”机制,明确案件通报实施主体、通报范围、通报类型、通报内容、通报形式、通报时限,推进警示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一案一通报、一案一警示’既要突出关键少数,又要抓绝大多数。警示教育不仅要在县委常委会上开,也要开到基层党员干部‘家门口’,要坚持以上率下、引领示范,持续推动警示教育向基层延伸。”
为此,县委派出13个督导组,分别对全县10个乡镇和84个县直部门警示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促各单位重点对农村“三资”问题和干部作风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用“案中人”警醒“身边人”,教育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
同时,县委要求县纪委监委精选近年来通报曝光的70余件典型案例,根据不同违纪违法情形建立“违反换届纪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扫黑除恶惩腐打伞”“农村三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6个领域警示教育素材库,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受众的差异性特点,开展针对性精准警示教育,用鲜活的案例教育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
截至目前,“一案一通报、一案一警示”活动已经开展105场(次),覆盖各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2200多人。
农技“微课堂”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王昱鑫 吴梦)“农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晚上我将围绕晚播小麦越冬期管理问题讲课……”伴随着微信的“一点、一发送,有提问、有解答”,吴桥县皓博农技微课堂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课程。
吴桥县农业农村局特聘农技员翟景西与景辉家庭农场负责人杨世英,组建皓博农技团队,通过微信群开设“农技微课堂”,每天晚上进行线上农技培训,及时发布农业技术信息,促进农民熟练掌握各种种植技术,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同时,针对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农户,集中开展线下培训,并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农技指导,让广大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从科技培训中受益,提高科技致富本领。目前,农技团队无偿农技培训已连续开展5年,受惠农民近10万人次。
近年来,吴桥县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技”助农,依托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在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专家及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技术人员中,遴选了数百名农技人员组成农业技术团队,科学建立服务对接联系机制,利用微信、广播、电视、发放明白纸、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把农技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通过农技推广,破解种植难题,全面提升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铺就乡村振兴高速路。
汉藏一家亲
两小学友谊对接手拉手
本报讯(朱红梅 杨嘉宁 吴梦)“亲爱的扎西卓玛同学,见信好。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这封跨越千里的信,将为我们播种下友谊的种子,在中华大地上,开出民族团结之花……”日前,吴桥县新华小学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小学的“手拉手友谊对接”活动开始了。
活动主要通过书信及视频连线的方式,架起两地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促进孩子们建立友谊,营造汉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在信中,西藏盐湖乡小学的孩子们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藏区风俗人情、校园文化以及学习情况。新华小学的孩子们除了在书信中介绍自己的学校及学习情况,还为西藏的小伙伴介绍家乡的杂技文化、运河文化,并邀请藏区小伙伴来吴桥领略“多彩运河、杂技之都”的魅力,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拉近了吴桥和西藏孩子的距离。
一张张笑容洋溢的面孔,一封封充满深情厚谊的书信,不仅增进了孩子们的了解,也寄托了孩子们的祝福和希冀。“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让两地孩子通过视频交流、书信来往的方式分享读书心得,努力把‘手拉手联谊对接’活动开展出特色,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吴桥新华小学校长李海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