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河北宏润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000吨卧式挤压机成功试产投运。这一设备和工艺与5万吨热垂直挤压机配套,完成了公司大、中型产品的生产链布局,增强了技术和制造优势。
宏润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5万吨热垂直挤压机被誉为“大国重器”,截至目前,宏润共完成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20余个,填补国内空白7个。
这是宏润战略布局高端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沧州制造的典型代表。
如果没有四星玻璃这款“沧州制造”,疫苗背后的“玻璃瓶之战”中,中国可能仍然难有话语权。
作为除德国肖特、美国康宁和日本NEG公司之外,第四家可以量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四星玻璃成为国内首家掌握批量生产药用中硼硅玻璃技术的企业,是业内当之无愧的“NO.1”。
时间回溯到2005年。量产中硼硅玻璃的高端技术掌握在少数上游巨头手中,他们步步紧逼,连续多年涨价,要求提前半年全额支付货款,哪怕中国企业的现金流和生产计划都已在重压之下,他们依然在国内建起两个生产基地,试图摊薄成本,用低价压制刚刚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形成新的垄断。
从强敌环伺的被动局面中拍案而起,四星玻璃掌门人王焕一横下一条心做技术攻关。多年来,赔光了所有积蓄,破解温度、燃料与环保的“死局”,沧州制造的中硼硅玻璃横空出世。在抗疫战场上,小小药瓶不辱使命,完成了疫苗生产过程中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一环。
焊工荒、编程人员难找、机器闲置、小批量订单成本过高……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早期市场对于机器人代替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满足。然而,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小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需求迅速升温,实现人机协作和柔性定制正成为新的发展瓶颈。
位于运河园区的国工信(沧州)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柔性焊接工作站,用简单操作取代繁琐编程,用万能工装代替昂贵装备,且工作站使用易学易会,别说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连六七岁的小朋友也能独立完成编程操作。
这一沧州“智造”的诞生,不仅能解决中小企业焊工难找、用工成本高、缺乏专业编程人员的发展难题,还适用于各种场景,操作便捷,大大缩减企业生产成本。对于青县机箱、南皮五金、黄骅模具、东光包装机械等县域经济都有很强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