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第05版:05

定格精彩 期许未来

时光飞逝,转眼间,2022年即将到来。回首中,2021年,总有一些瞬间让我们铭记。 时光如歌流淌,每份美好,都值得定格采样;每份期许,都要在来年中努力实现。

建设·发展

大河之美生生不息

一条运河,千年流淌。两岸烟火,生生不息。这一年,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速推进。我们,也一直在记录。

3月,南川楼迎来新机遇——南川楼、朗吟楼复建,开启南川楼文化街区建设。从征收到动工,从封顶到完成彩绘,从两楼矗立运河之畔到周边环境改造,短短数月,南川楼换了模样。人们在南川楼、朗吟楼前拍大片、秀汉服,好不热闹。

4月,樱花烂漫时,微醺春分日。我们直击2.2公里樱花大道建设现场。待到明年春天,1000余株樱花竞相开放,美好静待君来。

6月,我们来到占地470亩、集沧州特色和运河美景于一体的河岸公园——百狮园。形态各异的狮子、海棠之路、沧曲书社、南关渡口……人文与景观融为一体,生态和乐趣尽在园中,成为市民又一休闲好去处。

8月,主城区堤顶路贯通。路通景美,运河岸边好风光一览无余。晨练、骑行,夏日清晨迎着凉爽的风,春日周末伴着阵阵花香,秋天午后徜徉在金灿灿的树丛旁,到了冬日,白雪皑皑又是一番盛景。

11月,我们走进建设中的省第六届园博会会场——沧州园博园。在“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主题下,融合运河原生景观、北方园林精华、农耕林田特色、非遗人文技艺之美的公园风光无限。

记录·分享

我用我手“写”运河

原来运河区张家坟村的村民,来到百狮园观光后,聚在一起聊着身边的变化。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他们以前在这里居住,有多年的邻居,也有熟悉的朋友。他们神情怡然,侃侃而谈。刘绍行按下快门,记录下这温情一幕。

年过七旬的摄影人刘绍行,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用镜头记录运河点滴变化,从南川楼的变迁到运河风景集锦,从老照片到新景观……翻看刘绍行的相册,时光仿佛静止,又似加速,运河的变化一览无余。秋来运河边,看泛着黄的运河水浩浩汤汤,让不少老人回忆起他们儿时的运河。这一年,刘绍行在网络上推出多组运河相关专题照片,在朋友圈刷屏。

说起用镜头记录运河,在运河区文旅局工作的王韬也是履历丰富。他曾骑行京杭大运河,一路用镜头捕捉运河。他喜欢南方水与城市生活交融贯通的样子,也喜欢北方运河里芦苇丛生的广袤。

这一年,他操作无人机拍摄完成500米高空看运河。运河,在他的镜头之下,大气磅礴又充满活力。

杂技因运河而兴,杂技剪纸,也离不开运河。在吴桥县城居住的梁兰新,剪纸30多年,是市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杂技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曾创作6米剪纸长卷,《天下杂技·吴桥》,以运河为轴,往两岸延伸。随着生活阅历的沉淀、运河文化的丰富,梁兰新的剪纸作品也不断创新。

生活累积、典故传说、童年记忆等揉进杂技动作中,这一年,她完成了剪纸作品《杂技二十四节气》,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传统文化故事。

这一年,文旅人孔德轩参与筹备了“大运河文物收藏展”;运河边长大的摇滚青年肖长宏,开在运河边的时尚火锅店步入正轨;沧州有了汉服馆,汉服、国风、非遗等“华流”融入生活……

创城·参与

文明在你我身边

一座城市中,市民的文明素质,决定了整体的环境。文明就在身边,出行遵守交通秩序,生活垃圾自觉分类投放,外出能维护公共环境,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工作中恪尽职守、团结协作勇于奉献……文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家里有3个垃圾桶用于垃圾分类,在我的带动下,家人和身边不少朋友都能正确投放垃圾。”张蕊所居住的御景国际小区,是我市垃圾分类的第一批试点。早在两年前,张蕊就接触到垃圾分类,并带头践行垃圾分类。不仅自己家安排妥当,在小区遛弯儿,看到有人随意投放垃圾,都会上前提醒。

说起垃圾分类,运河区城管局垃圾分类体验馆宣传培训老师李彦平从事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多年,看着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逐步提升,很欣慰。

给社区防疫工作人员送爱心午餐、和儿子一起去图书馆参加志愿服务、和爱人一起走进献血屋……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后,叶其珍生活更充实了。

叶其珍今年50岁了,顶着生活的压力,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几年过去,不仅自己坚持下来,一家四口都成了“红马甲”。在叶其珍看来,一份爱心影响一些人,千万份爱心影响更多的人。做志愿服务这些年,孩子越来越懂事,家庭越来越和谐,朋友越来越多,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壮大,一起看着狮城越来越美,是她莫大的幸福。

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记录。

品味·幸福

烟火气里藏细节

一座城市让人驻足,也许是因为美食,也许是因为夜色;但让人留下、触动人心的,一定是这座城市的综合品质。

这一年,我们从生活细节、文化氛围、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细品城市品位,解读城市变化。

“这下,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门口都能买到了。”自从家门口新开了一家中型生鲜超市,李然的生活更加便利了。从前,李然所在的小区附近,虽说也有几个便利店,但规模小,有时候下班晚了,蔬菜都买不到了。今年,小区附近新增了3个超市,其中这个中型生鲜超市是李然的最爱。

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生鲜超市,已成为小区必备配套设施,并根据小区规模不断调整、增加,仅去年,我市完成61家品牌连锁店建设。

出门是公园,走几步是超市,小学、幼儿园都在家门口,各类沿街店铺满足日常吃喝玩乐,有个头疼脑热,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在小区附近……15分钟路程内,啥都有了。便利生活,幸福近在咫尺。

公园、水系众多、空气清新,生态和谐,市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市公园、游园逐渐增多,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对已有公园改造提升,精心打造标志性园林景点;形成了多条以国槐、白蜡等乡土树种为骨干的城市道路;加强林荫路建设,种植多排行道树,丰富植物群落层次,打造精品街道,实现“一路一景”;居住区、单位绿化与公共绿化、街道绿化齐头并进,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景观优美的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园林式街道;建设完成迎宾大道景观带、滨河公园等都市休闲游憩型、滨河型绿道……浓浓绿色打造园林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低碳生活;园林依湖傍水,运河清淤疏浚、沟渠相连,打造引蓄并重、丰枯互补、河渠相济、灌溉共治的水系水网,加快改善全市河湖生态环境……绿意浓浓,水绕狮城。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大餐日益丰富……品质生活,事关城市功能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就是这些蕴含在所有日常中那生生不息的活力。

青春·力量

年轻的他们像一道光

这一年,奥运赛场上,“00后”狂揽金牌,青春的美好走上了舞台中央。我们的镜头,与身边那些热衷公益、热爱生活、自强、个性、时尚的年轻人也有了亲密接触。

12月23日,杨雅清在朋友圈晒出了到达张家口太舞小镇的视频。略带稚气的脸庞,在清晨的阳光照射下,衬得身旁的皑皑白雪都温暖起来。杨雅清是沧州师范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入选沧州市冬奥帮扶服务保障团队,目前已到达张家口太舞小镇,开始为期3个月的帮扶工作。帮扶保障团132名,大部分都是像杨雅清一样的“00后”学生。

他们热情,有朝气,平日里热衷公益事业,专业训练中,吃苦耐劳,把浓浓爱意洒播到冬奥会场。

今年夏天,唐铭泽又收获一份荣誉——沧州市“战”疫最美青年志愿者。自大学以来,她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有30余项;独臂少年杨帅成为2021年上半年沧州市“新时代好少年”……这一年,这些年轻的身影,就像一道光,照耀我们的城市,也照亮我们的生活。

2021-12-29 时光飞逝,转眼间,2022年即将到来。回首中,2021年,总有一些瞬间让我们铭记。 时光如歌流淌,每份美好,都值得定格采样;每份期许,都要在来年中努力实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5087.html 1 定格精彩 期许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