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2日
第04版:04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

作为中国医药包装协会推荐认可的国内药用玻璃包装制造领域领军企业,沧州四星公司依靠自主创新,拥有中性硼硅玻璃相关授权专利7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6项,新投产的5号窑炉,是专门为扩大新冠疫苗瓶专用中性硼硅玻璃管产能建设,采用行业领先的“全电熔维洛法”熔化拉管技术,实现了从配料到投料、从熔化到拉管、从检测到包装入库的全过程智能化生产,能够多元化生产各品规、多用途的中性硼硅玻璃制品。

科技创新,为沧州四星公司注入了动力。这离不开沧县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给予企业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沧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要动力,以强化质量标准为引领,以加强工业设计为抓手,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档次和品牌影响力。

大力实施科技强县行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大力实施创新主体提质增量工程,加快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建设更多的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主体,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和创新共同体创建工程,引入京津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对接小米谷仓学院,引进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兴县工程,创新人才政策,搭建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载体,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聚集高端人才优势资源。

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正快速重塑沧县经济增长格局,一批高质量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乘势而起。目前,沧县有高新技术企业5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产业集群内研发机构50家,占全部企业的76.9%;专精特新企业14家,占全部企业的77.7%;集群内规上企业100家,占规上企业总数55.3%。

强化保障服务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质量和效益是项目建设的生命所在。而高质量和效益项目背后是推进机制的完善。

“东区的两栋办公楼已完成主体验收,4个车间完成基础验收,西区的1栋办公楼及1栋宿舍楼也已完成封顶工程,12个车间基本完工。”(雄安·沧州)新材料管道装备产业园项目总经理孙建芳说:“在这里,相关部门为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我们拿到土地规划许可证,到正式开工建设仅用了22个工作日,从项目立项到工程建设许可,再到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工作人员科学调度、高效协调,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我们特别感激。”

引来投资活水,还要促进招商选资项目尽快落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推进机制,已成为沧县各地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今年以来,沧县县委、县政府将“事在人为”的精神贯穿于所有项目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成立专班,明确专人负责项目选址、手续代办、建设服务、后期跟踪等工作,通过建立包联机制,提供便捷服务,以高效审批服务保障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与此同时,持续巩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优质营商环境,创新项目质量保障机制,项目联审“提质”。实现县发改、县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对项目集中研判、现场评分。目前,通过初审联审的优质项目达到60个。创新项目建设推动机制,日督周调“提效”。县四套班子坚持每周召开集中办公会议集中调度,包联领导每周到项目现场观摩指导,相关责任单位每天在微信群图文汇报项目进度,切实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创新规上企业挂牌机制,营商环境“提标”。对243家规上和拟培规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牌重点保护支持,给予资金、政策、用电等优先保障。创新职能权限下放机制,行政审批“提速”。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沧东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将县级涉企审批权限下放,实现“一门受理、一站办结”,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9天。

优质的营商环境,一项项重点工程陆续推进,正聚成一股奔腾的力量,成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强大“引擎”。截至目前,全县已举办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次,开工项目83个,总投资135.1亿元;邀请“百家院校进沧县”,已有北交大、中科院研究所等29家科研院所与县内30家企业开展对接合作。

2022-01-0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6513.html 1 (上接第一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