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宝梅
在长达31公里的大运河生态廊道上,特色景观接连不断,不同的节点、不同的场景,将让狮城百姓有更多游玩好去处。
5个诗经长廊
大运河生态廊道,从南至北将打造5个诗经长廊。将沿大运河中心城区段种植《诗经》中有代表性的植物,并设置5个主题植物长廊,分别为:“桃李”(桃、李、海棠)“舜华”(木槿、紫薇、萱草、石蒜)“有梅”(红梅、腊梅)“绿竹”(竹、梅和观赏草)“蒹葭”(芦苇和蒲草),以此强化绿道沿线植物景观特色。
九河路南、王希鲁闸北侧,打造“桃李”诗经长廊。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东岸以“诗经桃夭”为主题打造景观节点,西岸是花坡、金叶榆、栾树、芦苇。
向北,黄河路南侧的西岸,是“舜华”诗经长廊,种植绿竹、木槿、萱草,辅以水工元素,“以湾代闸”雕塑小品,与慈航宫一起构筑出独特的运河景色。
过了黄河路是百狮园,在百狮园北侧、南湖小区南侧,为“有梅”诗经长廊,打造以梅花为主的植物景观,船型花池、栓船石小品、植物图案的地雕,与附近南川楼、朗吟楼建筑相辅相成。
“绿竹”诗经长廊,在新华路至解放路的西岸,结合老城建筑风格立面美化,服务功能提升。
“蒹葭”诗经长廊,在永济路至新华路段,布置垂柳、栾树、香蒲,亲水骑行道,漫步湿地,别有一番韵味。
12个运河水工看台
绿道沿线的近水处将设12个休息平台,布置12个水工文化科普牌及12水工文化互动小品,科普的运河水工设施,包括“拦沙沙”“木岸狭河”“闸板”“仓”“码头”“船闸”“减河”等。融入运河水工文化元素的服务设施,让人们在享受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强化了对运河水工文化的印象。
胜利园杂技竞秀场
胜利公园附近,通过沿河的科普墙来展现沧州的杂技艺术,广场上设有杂技展示雕塑以及供临时表演的区域。主要通过“百鼓齐鸣”“群英荟萃”“技高一筹”3个区域,进行沧州杂技文化的展示和互动。
清风楼武术把式场
依托武术文化,在运河沿岸(清风楼附近)建设武林公园,修建名人雕像,展示武术兵器、武术门派。设置沿河把式场、清风武义街、清风大擂台等场所,供沧州的“武林人士”活动。
“以湾代闸”看台
南运河位于沧州主城区的河道蜿蜒曲折极富特点,鲜明呈现着南运河“三弯抵一闸”的古老河道形态。于河湾边(慈航宫附近)设“以湾代闸”看台,介绍科普湾道代闸技术原理,及古代“三湾抵一闸”的运河水利建设思路。
医药百草园
黄河路南侧东岸,佟家花园入口处,建设百草药园,通过展现扁鹊、刘完素、张锡纯生平事迹的文字和图像地雕,以及其著作的雕塑营造医药文化区。园中将种植金盏菊、万寿菊、罗汉松、银杏、贝母、何首乌等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