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凌霄
2021年5月13日,本报以《刘西林 用沧州调唱响<解放区的天>》为题,报道了沧州音乐家常连祥、少将李炳天及各界查找著名红色歌曲《解放区的天》作者刘西林原籍的情况。经过各界努力,尤其是常连祥老的师努力,最终确定刘西林的原籍是南皮县王寺镇集北头村人。
寻找刘西林原籍可谓步步深入,抽丝剥茧。去年,沧州音乐家常连祥写作《<解放区的天>和刘西林》一文,对歌曲本身和刘西林的家乡何处进行了探究。李炳天将军有感而发,想通过探究刘西林的身世,扩大这首红歌及作者的影响。2021年3月,李炳天电联本报记者和有关人士,问询刘西林的身世和具体籍贯,名曲《解放区的天》作者刘西林由此走进家乡人视野。许多沧州人都能哼唱《解放区的天》,但知道刘西林的人并不多。李将军告诉记者,《沧州日报》在2007年曾刊登《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一文,记者随即联系文章作者、海兴文史研究者刘立鑫,只得到刘西林是南皮人的概况,具体村镇依然不详。而能见到的刘西林回忆文章中,他自称是沧县人,大体在沧县东南一带,但到底是哪个乡镇哪个村,没有说明。根据《解放区的天》原曲调的流行范围,人们大致划为沧县、南皮、盐山、孟村交界处,但不能确定具体村镇。
本报记者查询当年《解放区的天》著作权纠纷一案的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查实刘西林原籍南皮,那么他所在村庄应是解放前原属沧县今属南皮的地带。刘姓是南皮望族,据此推测刘西林大概是南皮王寺、小集、鲍官屯等乡镇人,但是李炳天将军等人和本报记者问询南皮文史界和王寺镇、集北头村、小集村有关人士,均不能详。
随后,记者购藏到刘西林钢笔签名的内部资料《贺龙与战斗剧社》、刘西林写给战友筹划编写此书的毛笔信札3封,在书信和书里,发现了很多端倪:刘西林原名刘锡林、刘锡琳。由此推测在“锡”字上起名,大体应属南皮集北头刘姓。其间,有部分文史工作者称刘西林就是集北头村人,但尚乏直接证据。
昨天,记者电联常连祥,他说,因为自己是搞音乐的,所以就特别想搞清楚《解放区的天》这首歌的创作和发展情况,同时也想了解一下刘西林参加革命的原因和历史。但查了很多资料,询问了不少人,多说不清楚。在查找过程中,他根据歌曲的民歌特色,初步判断刘西林原籍大概在南皮、沧县、盐山三县交界部。于是他先后联系了这些地方的政协、文化部门和本地历史文化研究人员,但没有结果。随后又根据刘西林的履历,联系了和他有关的延安校友会、鲁艺校友会、中国音协、北京民族艺术研究会等单位,最后从中国音乐著作权保护协会要到刘西林之子刘彬的联系电话。经刘彬联系多位亲属询问,终于确定刘西林是南皮集北头村人。他兄弟五人,大哥叫刘承周。刘西林青年时曾教过书,后离家参加革命,生前未向后代吐露家乡的准确村镇。至此,多年悬疑终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