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6日
第06版:06

褚龙:当好建设家乡的“特种兵”

本报记者 李 颖 张智超 摄影 殷 实

褚龙在项目现场指挥调度

为家乡建设出力,褚龙(左)很自豪。

他曾是一名特种兵。3年军旅生涯,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更有钢铁般坚定的意志。

他现在仍是一名“特种兵”。带领团队完成了难度超高的部分南川楼片区和大化厂区化工类设施、设备的拆除任务,为南川楼、朗吟楼、沧州园博园建设铺平道路,赢得了时间。

在2022年到来之前,褚龙所在企业承接的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大化厂区化工类设施、设备拆除项目已接近尾声。站在奋战了近半年的项目现场,他百感交集。

这已是他回到家乡后,参与的第三个大运河文化产业带项目了。

2019年11月,褚龙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南川楼、朗吟楼项目涉及的南川楼村及周边共计10万平方米160处民宅的环保绿色拆除工作。

33岁的褚龙是海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一家以安全环保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沧州本土企业,曾参与过北京通州大运河项目、杭州大运河项目、国家冬奥工程、雄安新区项目等大型项目的施工与拆除,并受邀参与了环保部《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工作技术指南》的制定,研发的5G全球远程操控技术与AR实景指挥平台,更是为国内智能拆除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即便拥有如此耀眼的履历,但面对如此紧的工期和如此重的任务,褚龙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至于他直到现在仍觉得,在所有参与过的项目中,其艰巨程度,仅次于3年前工程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雄安新区项目。

挑战“不可能”

对褚龙来说,最大的难点不是时间紧、任务重,也不是因道路过窄导致的大型机械无法进场,而是要在村民陆续搬离的过程中,进行保护性拆除——既要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还要保护好水、电、燃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及部分房屋,不能影响到尚未搬离村民的正常生活。

“如果是个空村子,我们有信心在一两天内完成任务。可现实情况摆在这里,这活儿没法干!”任务刚一下达,就有人向褚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此,褚龙自然心中有数:“比方说有一排平房,这间拆,那间不拆,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到相邻且暂不拆除的房屋的安全问题。不仅如此,‘两楼’项目位于老城区,基础设施相对老旧,空中线缆、地下管道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大型机械作业时,要格外注意。”

褚龙从不是一个畏难苟安的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沧州汉子,他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尤其是入伍当上武警特种兵以后,更是将骨子里敢于直面难题的天性彻底释放了出来。

“越是‘不可能’,越值得去挑战!”褚龙下定决心,去挑战“不可能”。

敢啃“硬骨头”

只用了2天时间,褚龙就带领技术人员拿出了施工方案,动用了包括AR实景指挥平台、无人机、无人消防坦克、智能洒水车等12种智能拆除设备。

考虑到南川楼村紧邻运河,地下可能埋有文物,他还用上了只在拆除地下建筑和设备时才会用到的金属探测仪、智能机器人,并在施工过程中探测发现了沉船、古砖等,避免了文物再次遭到破坏。

为确保施工顺利,他为项目安排了近10个工种,比一般项目多了一倍。除安全员、设计员、操作员等常规工种外,还增添了谈判专员。为的就是在拆除过程中,当尚未搬离的村民有疑问或担忧时,有专人及时沟通、答疑。

很快,施工队进场的日子到了。

头三天最忙。褚龙白天要协调、督促项目整体进度,到了晚上也闲不住。头半夜指挥施工,后半夜还要跑去为运输废弃物的大型车辆指挥交通。

那时,已经进了11月,天也冷了。但由于时间紧迫,公司甚至来不及在施工现场建食堂、宿舍、指挥部。他和工人们一样,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累了就在车里睡一会儿,饿了就啃口烧饼,渴了就喝拔凉的水,“干活儿出了一身汗,夜里小风一吹,倍儿精神!”

项目“压舱石”

任务重、项目苦,员工心里有了波动,就连公司里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很多人都在议论:这个项目到底值不值得做?

甚至有人直接找到褚龙说:“有那么多大项目排着队等咱干,现在却要为一个小村子大费周章……”

员工的辛苦,褚龙看在眼里:“大家有情绪、有心理波动,都正常。但决不能放任这种情绪蔓延下去,否则不仅影响项目进度,甚至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他像在部队时给战士做战时动员一样,和员工说掏心窝子的话:“咱都是沧州人,给自己家干活还谈条件?大家是吃了不少苦,可咱不都是为了让家人以后能生活得更舒心嘛!等‘两楼’建好了,咱带着家人过来玩,跟他们说,‘瞧,这是我参与建设的’,那得多自豪!”

褚龙的一席话,把大伙儿的心又聚到了一起。

为了抢工期,不管项目离家多近,没有一个人中途回家。大伙儿封闭在工地,奋战7个昼夜,出色完成任务,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没出现一次矛盾纠纷。

当好“特种兵”

“项目再小、施工条件再苦,也要以最高标准去完成,展现企业最高水准!”在接到“两楼”项目拆除任务时,集团董事会主席刘海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而这也是褚龙做人做事的一贯准则。

这些年,他从初入集团时的一名普通员工一路成长起来,当过资料员、安全员、技术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集团总经理。

在褚龙心里,这与那段军旅生涯有直接关系。直到现在,他仍常把“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挂在嘴边。

去年6月,褚龙又接到了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大化厂区化工类设施、设备拆除项目的任务。

大化是化工企业,部分建筑、设施仍残留着有害物质;与其他企业间还有输气、输油管道相连;为了后续景观建设的需要,一些设施必须有选择地部分拆除……

同样是保护性拆除,同样是高难度,褚龙带领的团队再次交出了精彩的答卷——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化工设备拆除存在很大风险,需要有专业的设备、专业的队伍、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一行十分特殊。“在众多狮城建设者中,我们愿意扮演好‘特种兵’的角色,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褚龙说。

2022-01-06 本报记者 李 颖 张智超 摄影 殷 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5781.html 1 褚龙:当好建设家乡的“特种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