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市里举办武术竞赛,左红霞夫妇带着孩子们去参加。搭车搭油不算,当时正值秋收,家里养的大型农机也耽误了开工,一天少挣1000多元。
盐山县望树镇前店村,一座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嘿”“哈”声不时传出来,稚嫩而又有力。
这是左红霞的家,也是周围几个村孩子们习武的地方。
“重男轻女”
51岁的左红霞出生在武术世家,她两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在自家小院里免费教年轻人练武。
左红霞记得清楚,那时,家里有3间土坯房,冬天院儿里冷,父亲就把这3间房腾出来,打通、加固,充当练功房。“冬天黑得早,一到练功的时候,人们就提着煤油灯从家里赶过来,煤油灯摆在窗台上,满满登登一排。”
左红霞在习武的“嘿哈”声中慢慢长大,对武术也展现出极大的兴趣,隔三差五求父亲教自己。但父亲似乎并不支持,直到她八九岁时,才勉强答应。
那时,左红霞觉得父亲是重男轻女,“宁肯教外人,也不传给自己。”
可练起来她才明白,其实父亲是心疼闺女。
习武很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左红霞不怕苦。她每天倚着土坯墙练高抬腿,没几年,墙上就磕出一个窝儿。
左红霞练拳刻苦,经常吃完饭就要练几招。父亲说,饭后立刻运动对身体不好。她追着问要隔多久才行?得到答案后,便掐着表计算,晚一分钟也忍不了。
女承父业
成家后,左红霞过了几年紧日子,家里种着几亩地,又在外面打了一份工。这两年日子好了,不用担心生计了,可又要忙着帮儿子儿媳带孩子,练武的时间少之又少。
2015年,左红霞娘家亲戚杨云溪,出资在村里成立武术研究会,免费教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习武。他知道左红霞会武术,想请她当教练。
“说实话,我挺为难。”一边是两个只有两三岁的小孙子需要照顾,另一边则是喜欢了一辈子的武术,“哪一样我都舍不得放下。”
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杨云溪的一句话:“传统武术不能丢!”
左红霞答应了下来,像父亲一样,当起了免费的武术教练。
每到星期六晚上,左红霞的小院里就特别热闹。来自周围四五个村子的孩子凑在一起,左红霞在前面教,老伴儿抱着孙子在后面跟着瞧。
几年过去了,左红霞教过的孩子少说也有200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左红霞就把武术课搬到了网上。自己打一套拳,让老伴儿帮忙拍下来,再发到学生群里。学生们跟着视频学,录成视频发过来,她逐一点评。
桃李满园
2019年,市里举办武术竞赛,左红霞打算带着孩子们去参加。亲戚朋友知道了,都来劝她:“万一孩子们磕着碰着了,咋办?”
其实,左红霞默默担着的又何止风险。
武术竞赛一共举办3天,为了给家长们省去住宿开支,左红霞夫妇每天带着孩子们在沧州市区和盐山县之间往返,搭人搭车又搭油。这还都只是小钱。左红霞家里有一辆专门用于出租的大型农机,当时正值秋收,正是家家户户需要农机的时候,但为了带孩子参加比赛,她也顾不上出租农机了,耽误一天就损失1000多元钱。
那一年,左红霞一共带出去8个孩子,每个人都得了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家里条件一般,平时见世面的机会也不多。我带他们出来闯一闯,长长见识,获了奖对走特长也有帮助。”左红霞说。
从2018年起,左红霞每年都会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级别的武术赛事,并且每年都有斩获。即便是在疫情期间,她也会组织孩子们在网上参加比赛,照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左红霞教过的众多孩子中,有不少走上了专业道路,上武校、考大学,桃李满园。“我没啥大本事,就想着能把这点儿功夫传下去。就算孩子们没练出成绩也无所谓,看着他们都能有个好身体,我就知足了。”左红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