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各地政策和实践上也在因时而变。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大推进北京研发河北转化力度,加快人流、物流、人才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权威人士表示,河北省将紧扣“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以环京津科技园区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试基地、打造一批成果转移转化承载高地、培育一批环京津协同创新增长极,推进河北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三地技术市场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京津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新局面。
去年入驻沧州经济开发区的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沧州创新示范基地,初期引进的5家企业,个个不凡,有的企业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目前,他们正在以京津研发、沧州转化的模式,引进更多优质企业。
让企业把设在北京的研发中心直接空降到沧州并不现实,退而求其次,先把生产放在沧州,随着生产日趋成熟,部分研发有可能会分批、梯次转移到沧州。
研发生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京津研发、沧州转化的模式让京津和沧州联系更紧密,协同发展血脉相连。
京津研发、沧州转化,成为一种新的协同发展方式,有的开发区还计划下大力气在北京建立众创空间,吸引研发能力强的初创企业进行孵化,待企业研发成熟之后,引导他们在沧州建立生产基地,以此实现招商引资新的突破。
这几年,沧州渤海新区全力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项目,在实现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同时,引入新的产业,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转化等发展有声有色。
新产业的成长,离不开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渤海新区正在加快推进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一些重要的资质认证,与京津冀30多个实力院校所实现了产学研用合作。他们与北京化工大学深入对接,谋划建立北京化工大学沧州科创基地,全力打造京津研发、新区中试、全域产业化的协同创新体系。
明者因时而变,把握发展规律,掌握主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下更加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