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7日
第06版:06

河畔渔猎人

刘汝明

大运河东岸博古于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捕鱼和打猎高手,姓纪,名清贵。他身高一米八,不瘦不胖,长方脸,长满络腮胡子,高鼻梁,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出两道寒光。时刻闭着咬紧牙关的大嘴,没有人见他笑过。村里小孩儿有哭闹的,孩子的娘一说,纪清贵扛枪来啦,霎时就停止了哭闹。

解放前,清贵大伯除了租种地主的两亩地以外,春、夏、秋季,靠在运河捕鱼、捞虾、捉蟹、逮龟卖钱。冬天,靠猎兔子,逮狐狸、獾、黄鼠狼卖钱。

纪大伯捕鱼和打猎,乡人望尘莫及。他逮鱼的工具齐全。逮大鱼、逮小鱼用的是不同的网具,挖螃蟹、捉乌龟用的是不同的夹子。他能看到卧在水底的鱼、虾、蟹、龟。网网不空,钗钗命中。

他捕的鱼、虾、蟹、龟鲜活,价格便宜,十里八乡开饭店的、办喜事的,都登门求购。冯家口中药店的赵掌柜和他有口头协议,逮多少乌龟,全部收购。

有时逮的鱼虾太多,在家卖不完,就去冯家口摆渡口坐船,到河对面大集上出售。一上市,很快销售一空。

数九寒天,大运河上结了冰,捕鱼作业停下来,纪大伯仔细地擦拭长杆土枪和短式挂腰土枪。他会配制土枪火药及引火帽,还会制造和火药相匹配的珠粒弹丸。

树叶落光,野草变枯,麦苗泛黄。平原上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和台田沟,还有野草丛生的沟头、壕尾、果园和菜园的小土屋,再有运河两岸的树丛和花园,都是野兔、狐狸和黄鼠狼出没和栖息的地方。

不管晴天阴天,雪天雾天,纪大伯天天围猎。头戴狐狸皮帽子围着狐狸皮围脖儿,穿着狐狸皮大衣,脚蹬一双马靴,两只靴内各插一把寒光四射的匕首。肩上斜挎着一只皮兜子,包内装满弹药和弹丸,还装上一只酒葫芦。长杆枪扛肩上,短枪挎腰间,英姿飒爽,好不威风。

纪大伯发现目标,闪电式抓起弹药上膛的枪,瞄准,扣动扳机,百发百中。

常言道,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他的经验是先寻找狐狸窝,观脚印就能判断狐狸在窝或是出窝,及狐狸的只数。只要狐狸出现,定能把它捉住。农家小户,有了渔猎的可观收入,翻盖了新房,给闺女和老伴添置了衣裳。每到晚上,纪大伯烫一壶老酒,小日子很滋润。

1970年运河干涸时,纪大伯已70岁。他响应公安部门的号召,把枪支上缴,并毁掉制弹药的器具。虽不再打鱼和围猎,但老两口过得还充裕。大儿子在成都市工作,大孙子纪保东在北京政法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市当了法官。小儿子纪树林,1939年参加了抗日县大队,1942年在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纪清贵夫妇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的烈属优抚待遇。

纪清贵大伯1980年病逝,享年80岁。这位老人离开我们42年,但他大运河上捕鱼捉鳖及雪地围猎的身影仍浮现在眼前。

大运河的水潺潺地流,鱼儿欢快地游,虾、蟹、龟在水底静听着人世间的欢声笑语……

2022-01-07 刘汝明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5877.html 1 河畔渔猎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