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扎实推进“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定期召开政企恳谈会和重点企业早餐会,着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2021年9月,我市与建行河北分行签订了16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服务企业发展,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2021年1至10月,全市市重点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55.9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25%,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预计目标;7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09.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1.7%,提前五个月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其中,铭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500台高档数控机床及1250台重型数控金切机床项目、中科艾尔科技公司半导级高纯管阀件项目竣工投产。
从一项项指标竞相“站高”,到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稳步攀升的发展数据,更是发展的底气。
坚持创新驱动 持续释放发展动力
“鄂安沧输气管道与京邯输气管道连接线项目终于全线通气了,这个工程全部直缝钢管都是我们的产品。”日前,鄂安沧输气管道与京邯输气管道连接线项目,成功实现全线通气投产试运行。消息传来,青县巨龙钢管公司制管厂一车间主任滕先进和同事们兴奋不已。
鄂安沧输气管道与京邯输气管道连接线项目,是我省深入推进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布局实施的重点工程。作为项目直缝钢管供货单位,巨龙公司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适应客户需求,不断强化工艺创新,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为确保生产前提交的文件一次过审,他们对各类技术文件反复研究,其中仅交付给监理单位的焊丝焊剂等原材料报审资料就达50余份,进行水爆试验6次。依靠技术创新,2002年以来,巨龙的产品在国内西气东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等重大油气管线工程建设中几乎从未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油管道工程也采用了公司产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年来,针对科技研发资金投入较低、创新研发成果不够多、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绿色化工等主导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我市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改革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推动科技资源科学有效配置,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2021年全市科技支出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升至1.54%,其中市本级财政科技支出预算2.3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7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行动,共推荐768家(次)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目前已有429家企业通过专家评审并进行公示。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7家,全市共有省级研发平台126家。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全市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加强培训指导,实行月度通报督导制度,截至2021年底,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
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充分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围绕解决企业发展瓶颈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出台《沧州市重点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实施方案(试行)》,对确定的13项技术榜单面向国内院校、科研单位张榜,并以现场评审答辩的形式由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打分,确定最终支持项目。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财政科技研发经费使用改革,制定了《沧州市市级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自主权。探索在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选择科研活动比较活跃的单位作为试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
一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综合发力,我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家,四星玻璃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
同时,我市全力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大力开展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打造“4+5+3”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前10个月,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再制造完成规上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1%、37.9%、35%,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沧州正以创新为翼,全力推动“沧州制造”向“沧州智造”转变,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注入强大动能。
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提升环境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的蹄疾步稳,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这一年,我市紧跟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真刀真枪推进社会各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不断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
聚焦改革突破,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梳理编制了《沧州市市、县、乡三级行政许可事项审查要点》,大幅减少自由裁量权,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向纵深发展。分两个批次向开发区、高新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项,方便项目企业就近办理。
聚焦效能提升,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国率先绘制出出让用地建设项目、市政(线性)工程、工业项目三类建设项目报建(办理)全流程管理服务导图,精简申报材料33.5%,平均压减审批环节79.2%;全省率先实现河北省政务服务网、河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三网融合”;探索建立“标准地+承诺制”“一会三书一证”“极简极速”审批等制度,大幅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聚焦准入准营,营造透明便捷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行“企业开办政银合作”模式,构建沧州全域十五分钟“企业开办帮办代办圈”。2021年度市场主体新登记11.11万户,创历史新高。选取物流、饭店、药店、商场超市等9个群众办事高频套餐,推行“证照联办”,实现“准入容易、准营不难”。
……
在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我市还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共享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群众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承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交通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园博园、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南川楼、朗吟楼主体建成;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和环境容貌提档升级,发布了总投资1330亿元的9个项目包、72个城市片区更新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惠及4万户、11万人;违建临建、“住改商”整治等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20项重点任务显现实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没有休止符,改革永远在路上。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就一定能够不断谱写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