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吕明溪
初见程杨杨,是在黄骅市的一家搏击俱乐部。
他个头不高,大概一米六几的样子,身材也不算壮硕,让人很难将他和泰拳金腰带获得者联系到一起。
但几乎每一个初次见他的人,都会对他的眼睛记忆深刻——那是一双令人生畏的眼睛,眼神凌厉,透着一股狠劲儿。
正是凭着这股狠劲儿,33岁的程杨杨在2017年和2019年两度获得泰国RAM—100拳场52kg、58kg泰拳金腰带;2019年入选国家队,并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参加2019年世界柔术锦标赛,取得优异成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硬汉,内心也有着柔软的一面。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去年12月1日,程杨杨签下了《器官捐献志愿书》,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捐献全部器官,对程杨杨来说,并非一时冲动。
去年,他的好兄弟意外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这让程杨杨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决定捐献器官。
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上,印着这样8个字——“器官捐献,生命永续”。程杨杨对这句话很认同:“我为梦想拼搏了半生,如果哪天我不在了,希望能为更多像我一样追梦的人提供最后的帮助,让生命和精神延续下去。”
程杨杨的这个决定,获得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但面对父母时,他遇到了阻力:“每一位器官捐献志愿者都要过两道关,一个是传统观念,另一个则是家人的理解。我会继续做父母的工作,我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善的种子 幼时发芽
其实,这不是程杨杨第一次做公益了。他每年无偿献血,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0年;去年7月,河南多地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性降雨,他第一时间捐了善款;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水滴筹,他每次都会默默献上一份爱心……
这些,都与从小播撒在他心中的那颗种子有关。
程杨杨从小跟爷爷生活。有一年,年幼的程杨杨发现村里来了几个陌生的流浪汉,他们挨家挨户乞讨,常被人轰出来,唯有爷爷给他们送饭又送钱。
起初,程杨杨也不理解:“那时家里并不富裕,我就问爷爷为什么对流浪汉这么好。爷爷说,他过过苦日子,看到别人受苦,总想着帮一把。”
就这样,善良的种子在年幼的程杨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程杨杨小时候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当医生,治病救人;另一个则是当兵,保家卫国。只可惜,这两个梦想都没能实现。直到2012年,程杨杨偶然接触到了散打,并走上职业选手的道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公益事业,帮助他人;获得泰拳金腰带,为国争光,也算勉强实现了儿时梦想吧!”
继续追梦 无惧困难
2014年,程杨杨正式开始职业生涯。那一年,他25岁。
和其他竞技体育一样,大多数泰拳选手从小就开始练习,而程杨杨则属于半路出家。“一开始,和其他选手相比,我的柔韧性和技巧都比较差。但我不服气,别人一天练6个小时,我就练10个小时。”
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儿,程杨杨后来居上,先后于2017年和2019年两度夺得泰拳金腰带。
2019年,程杨杨再次挑战自己,改练柔术。当年便通过了国家队选拔,并与另外8名运动健儿一起,代表中国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参加2019年世界柔术锦标赛,取得了世界排名第13名的好成绩。
但对于这个成绩,程杨杨却不太满意:“我的愿望是成为世界冠军!”
去年,他再次得到国家队征召,眼下正在为参加2022年世界柔术锦标赛备战。
对于柔术运动员来说,33岁已是高龄,身体机能下降明显。为此,程杨杨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会努力的,争取不让自己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