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7日
第06版:06

坚守乡村小学20载 夫妻教师选择留下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左大中 赵燕青

刘万年为孩子们上课

齐雪花正在批改作业

“放假在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帮家人分担家务,孝敬老人;出门记得戴好口罩;不能光惦记玩儿,作业也要保质保量完成啊……”

虽然已放了寒假,但是献县淮镇安庄村安庄小学的“夫妻教师” 刘万年和齐雪花,心里仍放不下他们的19名学生,隔上几天就要逐个打电话询问和叮嘱一遍。

从曾经400多名学生到现在不足20人,执教20多年,刘万年和齐雪花见证了安庄小学由盛转衰,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那份“为了家乡孩子”的初心从未动摇过。

心系故土 夫妻携手回村任教

刘万年是土生土长的安庄村人,对家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的妻子齐雪花是泊头市齐桥镇人,夫妻二人本来都在泊头中学任教。

1997年,安庄小学扩建新校,一直记挂着家乡教育的刘万年动了心思。他和妻子商量,想回村教书。对于丈夫的提议,齐雪花不仅支持,而且表示夫唱妇随,她要跟着刘万年一起返乡。

就这样,夫妻二人携手回到了安庄村,在安庄小学扎下了根。他俩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了教学和学生身上,尽心尽力地上好每一堂课。用他俩的话说,教不好孩子,对不起乡亲们。

2009年,由于邻村新建项目校,安庄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迁到了新学校。安庄小学的学生从几百人锐减到了不足百人。此后,由于人口外迁和出生率降低等因素,在安庄小学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2020年,两个年级一共只有19名学生,刘万年和齐雪花也成了学校仅有的两名教师。

即便如此,两个人依然没有丝毫懈怠。每周一早晨,五星红旗都会准时升起。刘万年和齐雪花带着孩子们升国旗、唱国歌,将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深埋在幼小的心灵;课堂上,他们循循善诱,与学生一起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下课后,他们陪伴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中。

一副碗筷 凝聚爱生深情

虽然刘万年的家就在村里,但是为了节省每天往返的时间,夫妻二人把学校里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稍加改造,变成了温馨的“家”。

中午吃饭时,他们的饭桌上时常会多出一副碗筷。原来,安庄村的村民大都在外打工,有时遇到特殊情况,中午无法按时接孩子。每当此时,齐雪花就会把滞留在校园中的学生领到家里吃午饭。

不仅如此,照顾学生的生活也成了夫妻二人的“分内事”。有的孩子衣服破了,齐雪花一针一线给缝补好;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拉肚子不慎弄脏裤子,刘万年丝毫不嫌弃,帮孩子擦洗干净。

他们的家中,常备创可贴和感冒药,以备孩子们不时之需。

遇到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夫妻俩就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有学习跟不上、家长辅导不了的,他们就把孩子拉到家里“开小灶”。

他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家孩子来疼爱,不放弃任何一个,使所有孩子都顺利升入了高年级。

教室就是办公室 守着孩子才踏实

教师上完课,一般都要回办公室批改作业、写教案、备课。

但是在安庄小学,刘万年和齐雪花无论上课与否,都不会离开教室。教室后方的课桌就是他们的办公桌。

每天下课后,学生们都会围拢在两个人身边,看他们批改作业,并在老师耐心地指导下,将作业中的错误一一纠正。

师生同堂,相依相伴。在刘万年和齐雪花看来,只有守着孩子们,心里才踏实。

多年来,夫妻二人的教学成绩一直不错。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两人有很多次调到县城的机会,但他们难舍家乡的孩子们,每一次都选择留下。

安庄小学地处村南一隅,安静且清净。夜幕降临,寂静的校园中透出一缕温暖的光亮,窗户上映出夫妻二人备课的身影。

就这样,刘万年夫妇伴随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2022-01-17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左大中 赵燕青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6711.html 1 坚守乡村小学20载 夫妻教师选择留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