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晓卉 本报通讯员 陈子康
每当看到门前过道干净整洁的环境时,任丘市永丰路街道季家铺村村民公会来的心里都会泛起一丝暖意:此前过道的下水管网总是堵塞,时常污水横流,影响出行。从向小队长刘琦反映,到施工人员拔掉这根“眼中刺”,仅用了一周时间。“‘十五米志愿服务圈’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公会来一脸幸福地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任丘市永丰路街道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一明确目标,不断探索学习模式、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党史微课堂、道德模范大讲堂、党史学习教育笔记晾晒展评等,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一系列的学习,也让永丰路街道党工委汲取了奋进的力量,经过多方探索,街道党工委以“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为切入点,以5户至10户村民为一组,创造性打造了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十五米志愿服务圈”工作机制。“所谓的‘十五米’,就是小队长所包联的左邻右舍与其距离一般在15米以内,被包联的村民遇到大事小情,都可以找队长们沟通协调。”永丰路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李文婷说。
永丰路街道依托每月大、中、小队长三级会议,开设“队长课堂”,让队长深入到群众中,进行“理论+”宣讲,内容涵盖了疫情防控、美丽乡村建设、惠民惠农政策等,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把党的声音送到群众身边,让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丰路街道以每个小队为单位,逐层评选出村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80名,形成了“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的良好氛围。依托“十五米志愿服务圈”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日行一善、日纠一错、日记一言,队长和农户每天以清单式或台账式进行记录,培养群众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此外,永丰路街道还开拓性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先后组织了“访民需、为民做”“永丰清扫日”“同心抗疫”“家门口义诊”“每月云合唱”“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摸排潜在矛盾隐患,对了解到的邻里纠纷及时跟进,主动商议解决方案,做到及时化解,解决了群众难题1100余个,调解邻里纠纷30余起,办了一批实事好事。
如今,“十五米志愿服务圈”工作机制已在任丘市全面开花,并覆盖到社区。截至目前,全市形成了拥有404个志愿服务大队、3268个中队、27569个小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格体系,以“有困难找队长”的志愿服务理念,将志愿服务开展到每家每户。
为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任丘市成立了志愿服务总队,横向管理15支系统(专业)志愿服务队,纵向管理任丘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支队大队。目前,在燕赵志愿云系统和“任丘文明实践”App实名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达907个,志愿者达14.1万人,开展了两万余次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