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4日
第05版:05

“爱找事儿”的健走队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于 澄

在东光大运河畔,有一个特殊的健步走队,不光爱走路,还专爱“找事儿”。沿着河堤健步走的时候,他们随身带着塑料袋。村里有啥难事,他们更是第一时间冲在前。每次有人不理解,他们都笑着说:“俺们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就想为保护运河做点啥。”

在位于东光大运河畔的连镇八街村,有个健步走队,专爱“找事儿”。他们“找事儿”,不是处处挑刺儿,而是一心要为保护大运河干点儿力所能及的事。

1月19日清早6时,天还没完全亮,谢家坝北侧的桥头,已有五六十人集合在那儿。一人拉着音响走到队伍前面,随着音乐响起,大伙儿迈开步子、甩起手臂,沿着运河堤顶路走起来。

突然,一个人停下指着路边绿化带里的枯花枝说:“一会儿锻炼完,谁没事,咱们一起把这片清理干净。”“没问题。”队伍中几个人应声答道。

没过一会儿,又有人走出队伍,捡起路边的烟盒。从桥头往南走到六街村的闸口,再返回来一直走到秦庄,前前后后一个多小时,不断有队员从队伍中“出列”。“河沿上有保洁员打扫卫生,你们费那劲干啥?”经常有人不理解地问。他们毫不犹豫地说:“俺们从小在运河边长大,就想为保护运河做点啥。这么好的环境,咱们哪能光享受,能出点儿力是点儿。”

健步走队负责人曹建芝告诉记者,以前运河堤顶路是土路,路边不是杂草就是垃圾,每天他们在河堤上健步走,大伙儿都不约而同地带着塑料袋,一边锻炼,一边捡垃圾。走不出去多远,一塑料袋就装满了。如今,堤顶路由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河堤上种上花、栽了树,运河边环境越来越好了,他们每天捡到的垃圾少了,心情也越来越好了。

“咱干脆把健步走队改为大运河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人加入进来。”通过集思广益,2017年,八街村健走队有了新名字。

前不久,一个队员提议:“谢家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咱们从小听着运河故事长大,对这座大坝有了解,孩子们却很少知道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新打造的水工智慧博物馆参观,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运河和谢家坝的非凡之处。”通过志愿服务队和学校沟通,八街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走进水工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孩子们不停地感慨:“以前没有机械,为了保护运河沿岸的百姓安危,不知有多少人流尽汗水才筑起了这座大坝。”

如今,村里舞蹈队、村民代表、党员代表都纷纷加入进来,服务队从最初的三四十人发展到200多人,还辐射到周边好几个村。经常有人给曹建芝打电话咨询:“大姐,我想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队。”每次,她都幽默地回答:“不用报名,做好事没有名额限制。”

在大运河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八街村好人好事蔚然成风。村里一位村民得了重病,生活极度困难。大伙儿自发捐款,一次就捐了2万多元。去年冬天第一场大雪,路上积雪多,没等大喇叭广播,大伙儿齐心协力很快把雪清干净了。

八街村党支部书记马俭介绍说:“每次村里有困难,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都第一时间往前冲。前两天,他们为村里发展提了一个好建议,八街村离谢家坝和水工博物馆这么近,可以试着打造乡村旅游。村里好多年轻人都上了楼,不少平房闲着,可以把这部分房子利用起来,打造民宿和农家乐,村里正在做规划,争取把八街村打造成东光大运河畔的新景点。”

2022-01-24 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于 澄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7484.html 1 “爱找事儿”的健走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