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5日
第06版:06

运河东岸几屯店 祖籍原来是江南

孙志强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在运河两岸,于要害之处,设卫所,开荒屯军,守护河运。故此,卫、屯、所开始为军队驻防营地。当时,德州北以运河为界,河东设正卫左所十屯,河西设中所十屯,每屯112人,驻军屯田,后来军户留此落户,从南往北,按前后顺序,取村名为第某屯,沿用至今。

这些屯原属山东省德县。1937年后为德县三区,分布在安陵以南的运河两岸,河东的中心乃桑园(此时桑园属德县)。在西街清真家庭餐馆胡同,原有一块刻有“山东济南府德州卫柘园镇第九屯”的碑碣,现移到第九屯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

始建这些卫所屯时,兵源从哪来?其祖籍何地?经考察得知,他们都是沿运河从南向北而来,江南人多,有相当一部分是江西的,从在此地落户的军屯足以证明。

运河进入吴桥的第一站,便是第六屯。屯内大户刘氏,集中在屯东南角,也就是第六屯四村,简称“六四”,就是当年从江西贛州而来的,后来分到大第九屯一支,大地主刘启华就是这个家族。后来,第九屯刘氏中又有人去了桑园街上居住。所以讲,第六屯,第九屯,桑园街的刘氏,凡在“培(16世)、启(17世)、联(18世)、宗(19世)、宪(20世)、乃(21世)、以(22世)、绍(23世)、嘉(24世)、怀(25世)”字以内的都是一个宗亲。

他们的祖坟在第六屯东,大桥的东南角,即第六引水渠以东,现在105国道路南这个地方。第六屯人烟旺,已到了24世,而第九屯16世仍有人在,第六屯、第九屯,九辈同世。

原来的第五屯,在现在的第五屯村南高岗上,也是来自江西的代氏、朱氏立的村。后来断了香火,留下的只有代家坟、朱家坟、官坟三块墓地。曾、闻两家是从山西移民过来的,后又来了陈、赵、张、刘几姓。

大第八屯是徐氏、宁氏立的村,从景德镇而来,后来的其他姓氏大都是从山西洪洞、山东即墨迁来。第四屯同第八屯的情况一样,先是来自九江的宋、杨两家立村,其他姓后来从外地迁来。后来,宋氏一些人去大第九屯给刘家大地主当长工,成了佃户。清光绪年间,故取村名为宋家院。

这些军屯建立后,随之引来了家属和亲朋到桑园一带落户。西街孙红旗一家,就是从江西赣州府兴国县迁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运河建了茶馆、洗澡堂子,维持生计。

桑园南街谢家,是明朝初期从江西迁来。

第四屯第三大姓吴氏,是苏杭一带人,当年在此落户,出了翰林吴华年。他1868年中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1876-1884年,光绪帝正值6-14岁,受教于吴华年。后来吴家老二去了桑园东南角,建小吴庄(现小李庄),繁衍生息,英杰辈出,当世吴宪、吴胜利就是代表人物。

直到晚清,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国军队都是江南人,他们沿运河北上,讨伐满清王朝,失利后,南撤到连镇,结果被清军围困,遭到歼灭。入连镇前,就有一小部分人脱下戎装,混在洪家寨、戈家寨和温家寨,隐姓埋名,秘密留下来。

由此可见,从第六屯到八大寨,沿运河东岸的江南老乡还不少呢。

地杰人灵的地方,必出优秀人才。江西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王安石、黄庭坚、解缙、文天祥、朱熹等。名胜有庐山、三清山、景德镇……

明朝开始,我们这一带就迁入江南人了,大运河带来了南北文化交融。听人说,沿运河岸边的人聪明,其实,他们的祖先多是南方人,早就存有聪明的基因了。

2022-01-25 孙志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7562.html 1 运河东岸几屯店 祖籍原来是江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