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王凤贞是沧县纸坊头乡窎庄小学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在与王老师的交流中,美美的笑容一直从嘴角漾到眉梢,让人如沐春风。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她都保持着满满的热爱和激情。几十年来,就是这份光和热,支持着她,并带动影响着更多的身边人。
王凤贞1989年参加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至今还在教学一线。上世纪90年代的窎庄小学师资力量短缺,王凤贞就充当了全科老师,语文、数学、历史,甚至体育。在2000年左右,河北省普及小学英语后,王凤贞才成为专职英语老师。
她说,英语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学起来很困难,家长不懂,接触又少,重视程度也不够。白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晚上还要检查每个班孩子的听读作业,往往一忙就到深夜。
“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也会在哪里提高。”她把整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让孩子们学会互相监督,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做一些思想引导。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从小引导他们如何做一名管理者。
她定期抽查每个小组、填写评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成绩自然也提了上来。她所教的4个班英语成绩每次在全乡都名列前茅。对成绩好和进步大的孩子,她常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奖品、颁奖状。
工作中认真负责,生活中的王凤贞既是孝女又是慈母。80多岁的母亲摔伤腿瘫痪在床,90多岁的老父亲生活也不能自理,她和姐姐们轮班照顾。她白天上班,只能夜晚照顾老人,给母亲按摩,给父亲穿衣服。老人总是起夜,有时候一晚上起来20多次,她不厌其烦地悉心照料。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四五年。
一周有四个晚上,王凤贞都在照顾老人。白天上班时,两只眼睛熬得通红,困了就利用课间休息几分钟。长期休息不好,王凤贞发现自己脸色暗沉,一向爱美的她那段时间都不敢照镜子。
王凤贞爱涂口红,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可为什么爱涂口红呢?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当一个人不分黑白地忙碌时,生活好像只剩下了灰色。有一次,当一位同事涂着口红走进办公室时,王凤贞眼前一亮,从此这抹颜色也改变了她的生活和心态。她去商店买了一支口红,涂抹在嘴唇上,脸色立刻亮了起来。看着镜子中精神焕发的自己,王凤贞竟满含热泪。
除了忙于工作、生活,王凤贞还在业余时间写作、朗诵、做美篇。她说:“我排解烦躁的出口很多,唱唱歌、发个朋友圈,大家一起乐一乐,烦躁也就没有了。”
说起写作过程中的趣事,王凤贞笑了。有一次,她坐在餐桌旁十分专注地修改文章,忘记了锅里还煮着面条,等反应过来,连锅盖都起了火。还有一次,为诗词学会做美篇,耐心地选择图片,编辑文字顺序,选配音乐,等到美篇做好了,去洗漱的时候,迷迷糊糊地错把洗面奶当成了牙膏。
她经常在照顾老人的晚上去做这些事,一个美篇、一首诗、甚至一个朗诵作品,都是在夜晚伴随着父母的呼噜和咳嗽声创作出来的。有一次她为诗友朗诵作品,录音过程中,父母的咳嗽和呼唤、自己状态不好、手机内存不够等常常让她暂停录音重新开始,这样的过程有时会重复几十遍。直到最后自己觉得满意了,才发给编辑,再看表常常已经凌晨两点多钟。
疫情到来后,王凤贞为支援湖北抗疫的医护写了许多事迹报道和诗词,也为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做了大量抗击疫情的美篇,由此获得了河北省诗词协会颁发的“抗疫美篇先进模范”称号。王凤贞家也被评为“沧县文明家庭”,受到县政府的嘉奖。朋友们都说,她就像一个发光体,温暖照耀着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