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第06版:06

耄耋老翁 诗意生活

在傅兆发眼里,最好的生活是与诗歌相伴。 风花雪月是诗,柴米油盐也是诗。只要走心,再平凡的日子,也拥有独特的美。

耄耋之年,傅兆发仍笔耕不辍。

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刘淼淼

“交通规则生命线,红停绿行是准绳。文明礼让不抢道,奉献他人学雷锋。”83岁的傅兆发边读边将修改好的诗作誊抄在白纸上。这首《开车具德 乘车有礼》,是他新近为号召人们文明乘驾车辆所作,“快过年了,路上车辆渐多,希望大家能注意安全。”

退休“种”《野菊》

家住黄骅市运输管理站小区的傅兆发,是黄骅市人民医院的一名退休医生。

傅兆发年轻时就酷爱诗歌,只是那时工作忙,别说写诗了,连读诗的时间都少得可怜,直到结束返聘最近的这十多年,才开始尝试创作。

2004年,与傅兆发相识多年的乡医刘常山、曹茂星等人,陆续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们和傅兆发一样,都爱好文学。年轻时工作忙,退休后,突然有了大把空闲时间,老哥儿几个都觉得应该有一个寄托理想的载体,于是一商量,便成立了一个文学社。

他们给文学社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野菊。“野菊花生长在野地里,象征我们都是乡土文艺爱好者;我们都是医生,而野菊又是有解毒、明目功效的中草药,和通过诗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记录乡村幸福生活的出发点相契合。”傅兆发说,文学社成立至今,每年都会出两本小册子,内容包括诗歌、散文、书法、剪纸等。

从顺口溜写起

傅兆发喜欢文学,家里订了不少报刊,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他都爱看。挂在单元楼门口的报箱,经年累月,早被晒得辨不清本来的颜色。

大量阅读虽然为傅兆发打下了一些基础,但离创作还差得远:“一开始根本不会写,半天憋不出一句。”

朋友告诉他:“创作要有感而发,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不懂格律不要紧,顺口溜总会吧,先从顺口溜开始写。”

傅兆发觉得朋友说得有道理:“好作品一定是有内涵的,这需要从生活中去感悟。”

为这,他没少下功夫。

生活中,傅兆发养成了一个习惯,笔记本随身携带,为的就是在遇到好素材时,方便随写随记。这些年,像这样的笔记本,就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写满多少个了。

歌颂新时代

“农村小康万事兴,文化广场夜通明。姑娘婀娜舒广袖,后生长绸舞东风。唢呐昂首冲天啸,锣鼓铿锵震耳聋……”去年,傅兆发到黄骅市东道安村拜访老友,正赶上村民在广场上跳舞。听老友说,广场晚上灯火通明,十分热闹,于是便创作了这首《广场舞颂党恩》。

不管是上街买菜,还是闲逛遛弯儿,傅兆发走到哪儿都留心观察,看广场上的鲜花陈设,记身边人的语气表情。节气时令或身边发生的事,点点滴滴都是他创作的源泉。

“逆行出征多豪迈,患难与共担在肩。”“勇士五人冲险阵,瘟神荡尽又春风。”这两句就出自他为医护工作者创作的诗篇。

这些年,傅兆发用自己的笔记录下黄骅这座小城的变化,也见证着国家的发展,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我的创作水平虽然不高,作品更是不能和那些名诗名句相提并论,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真情意。”傅兆发说。

2022-01-27 在傅兆发眼里,最好的生活是与诗歌相伴。 风花雪月是诗,柴米油盐也是诗。只要走心,再平凡的日子,也拥有独特的美。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7844.html 1 耄耋老翁 诗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