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第02版:02

四件“小”实事里的“民生大温度”

——献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见闻

本报记者 申 萍 本报通讯员 高良库 马德树

“这条路我们过去走了好多年,路面坑坑洼洼,夏天污水横流,冬天地冻路滑。”说起门前这条路,家住献县育才小区南北胡同的老人们有一肚子话要讲,“如今路面硬化了,垃圾分类,私搭乱建不见了,还有专人管护。一条小路的大变化,温暖了大家的心。”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献县通过从党史中汲取奋进之力、厚植为民情怀,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从百姓呼声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聚焦小街小巷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公厕改造四项民生工程,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学党史重在办实事,献县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彻底改变原有小街小巷“晴天一地土、雨后满地泥”的状况,献县按照“路平、灯明、墙净、植绿”的标准,着力推进小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累计改造完成包括育才小区南北胡同、烟草公司北面胡同在内的14条小街小巷。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对包括胜利路东延、本斋路东侧胡同等35条小街小巷进行改造,改造小街小巷长度3620.46米。

老百姓的烦心事,就是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的突破点。将百姓生活中的小事当成日常工作中的大事,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办起,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群众关切。家住银都首府的居民现在每天推窗能见绿,出门是“口袋公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献县借助“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中的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因地制宜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先后建成7个游园。聚焦群众“停车难”现象,献县大力推进公共停车位建设,在完成去年894个任务数的情况下,又进一步对城区范围内拆除的违建、清理杂物腾退的空地、原硬化路面等实施规划15处,累计建设1184个车位。同时,科学施划城区非机动车停车位1300余处,大力整治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停车位现象3300余起,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同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对城区原有的38座公厕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II类公厕18座、移动式公厕3座,让百姓如厕越来越舒心。

献县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办好,把一个个难题落细落实,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献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下大力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收获更多更实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2-01-28 ——献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见闻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7984.html 1 四件“小”实事里的“民生大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