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洋
“大姐,我要坐637路公交车去明珠商贸城,请问始发站怎么走?”
“我的手机快没电了,能在咱们这里临时充会儿电吗?”
“一会我朋友开车过来接我,外面天冷,我可以在这里等会儿吗?”
……
春运期间,位于沧州高铁西站出站口南侧的“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每天会迎来各种求助旅客,而志愿者会第一时间用热心热情的服务满足行人需求。
高铁西站是沧州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公交在这里汇集,交通繁忙、人流如织。为擦亮沧州这个重要的对外“窗口”,沧县团委于去年11月底成立了“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志愿者以当地青年干部、社会公益团队、爱心企业和个人为主体力量。
“来到一座城市,出站可见志愿服务站,无论是对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旅客来说,可以享受到志愿者提供的便利服务,会让城市更有温度。”沧县团委副书记吕路明说。
为何给志愿服务站取名“青柠”?吕路明告诉记者,“青柠”谐音“青凝”,意义为凝聚青春力量,传播公益梦想。
记者在“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里看到,屋子里面空间虽不大,但摆设错落有致,有休闲区、阅读区等功能区,手机充电、免费WIFI、应急药物、爱心电话和便民租借等一站式乘客服务项目一应俱全。书橱上摆放着宣传手册、旅游地图、休闲图书等刊物杂志,供旅客使用,液晶屏幕上播放着招商和旅游宣传片。
问询引导、客流疏导、重点帮扶、紧急救助、帮运送站、文明劝导、失物招领、便民租借……成立不到两个月,这些身着红色马甲的青年志愿者,用他们的爱心、热心和耐心,让广大旅客尤其是外地旅客,感受到沧州这座城市的温度。
志愿者翟佳宇,清楚地记得自己去年第一次在这里做志愿者时碰到的一件事。“当时是下午5点35分左右,天都黑了,一个很瘦的青年走进站里,他说自己的手机卡在高铁上突然坏了,用不了流量了,需要连一下WIFI。”翟佳宇说,这个小伙子操着一口南方口音,自己很热心地为这个人提供了WIFI账号和密码,还给他端了一杯热水。随后,翟佳宇通过交谈得知,小伙子搜索了离高铁西站最近的手机营业厅,要临时办一张手机卡,但是这家营业厅下午6点就要闭店。看到时间比较紧急,担心他乘坐出租车或者公交车来不及,于是,翟佳宇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将小伙子送到了目的地,帮他顺利解决了问题。临分别时,小伙子对翟佳宇连声道谢,并称赞沧州的热心人士真多。
今年春运首日的一大早,就有一位中年男子匆忙走进服务站里,满头大汗。经过志愿者吕增焕简单地了解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外地在沧打工人员,带着70多岁母亲准备回安徽老家过年,但是赶上早高峰堵车,火车还有十几分钟就要开了,问服务站里有没有轮椅,可以快点送老人家进站。
听到这个情况,吕增焕和吴玉周两名志愿者赶紧把轮椅拿出来,一起陪同男子去出租车站口接老人,并一起把老人搀扶到轮椅上。进了高铁站后,志愿者还积极与高铁站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把老人家及时安全地送上了火车。这名男子激动地握住志愿者的手连声道谢:“你们沧州人真好,在这里打工,我来对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多志愿者都谦虚地说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但是他们的小小善举,却帮了别人的大忙。记者在采访时,正好遇到一位刚刚下车的旅客进服务站,他的口罩带刚刚不小心扯断了,想买一个口罩坐公交车。得知需求后,志愿者马上送给他两个口罩,让这名旅客非常感动。“这个小小的口罩可是给我解决了大问题,要是没有它,就上不了车了。”这名旅客说。
还有一次,一位老大爷在服务站外徘徊,想进来又没进。志愿者苏学一主动邀请老人进来避寒,给他倒了一杯热水。原来,老人是来接孙女的,孩子之前没有出过远门,刚才电话说马上就要下车了,但是过了20分钟还没有见孩子出来,有点着急。志愿者向老人要了车次信息,原来,老人的孙女坐的是K字开头的火车。志愿者告诉老人让他去东面的沧州站,又电话联系了老人的孙女,告诉她先找一个安全暖和的地方坐一坐,爷爷大概一个小时以后到车站。随后,志愿者把老人领到了直通沧州站的402路公交上,老人连连向志愿者致谢。
……
这些志愿者,是文明风尚的引导者,道路咨询引路者,是群众所需的应急服务员,他们面对旅客的各种问题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为进出站旅客免费提供各种志愿服务。记者了解到,自成立至今,“青柠之家”志愿服务站共为旅客解决大小难题近500件。“今年,我们将会吸收更多的志愿者,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用青年人的热情,助力沧州文明城市创建,继续擦亮‘沧州好人’这块‘金字招牌’。”吕路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