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轮回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从年少懵懂到中年不惑,穿梭在时间的长河里,几十个年的记忆中,交织着幸福与苦痛。最难忘的,还是印象里儿时的新年,那是我经久难忘的幸福回忆。
走亲戚
逢年过节走亲戚,那是必不可少的,每年进了腊月,父母亲就开始盘算着哪些亲戚朋友要走走看看。
在农村走亲戚可是有讲究的,至亲长辈要去探望,而且要准备厚重的礼物,以表对长辈的尊敬和孝心。出嫁的女儿要去看看,通常要准备四样礼品,我们俗称四筛礼,以表对女儿的惦念和对婆家的尊重。有交情的朋友要记得走走,礼物可以随意,人到场了,以表情谊还在。走亲戚除了需要一大笔开销,还需要费尽心思因人而异地准备礼物,以讨得对方的欢心。当然,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走亲戚也会收到回赠的礼物,农村走亲戚的老几样,香油、点心、牛羊肉等。有时候亲戚走完几轮,礼物换来换去,没有变少反而变多了,只是换了牌子而已,奔波中浸润着浓重的情谊,也迎来了新年的气息。
印象最深的,每年的春节前,父亲都会带我去天津的姑姑家走亲戚。极好的红枣、新推的玉米面、现磨的香油都会提前精心准备好。父亲说,姑姑是最小的妹妹,奶奶离世的时候叮嘱过他,要疼爱和关照着小妹。也正因此,年前看望妹妹,成为父亲的头等大事,这一看就是很多年。
远道奔波,敲开门的那一刻,兄妹的欣喜与感动,深深铭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姑姑会变着花样给父亲做好吃的,唠家常到很晚,也会带我逛公园、买头花。去姑姑家,去大城市看看,那是我等待一年最幸福的事。姑姑中年离世后,父亲不再去天津,每到快过年,父亲的眼中总会闪过一丝悲伤与眷恋,新年的喜庆交织着暮年的忧伤,亲情的味道也会愈加浓烈。
赶大集
在农村,年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赶大集。我们老家,都是赶在腊月二十六去兴济赶大集,也叫赶年集。过年的菜肴、家里该换新的器具,老人和孩子们的礼物,家人的新衣服,都要赶在年集里置办齐全。
赶年集的人多,卖东西的也多,集市横穿几条马路,弯弯曲曲绵延几公里。每年这一天,母亲都会早早地喊我起床,穿戴整齐后,一早就出发了。我会难掩欣喜与激动,如同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宴会。年集里充斥着新年的气息,各式五颜六色的年画、火红精致的窗花、寓意幸福美满的对联,铺在地上、挂在墙上,提醒着人们新年的到来。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嘈杂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演奏成一部幸福的新年进行曲。
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平日里父母亲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唯独在赶年集的时候,他们会尽力满足我提出的小愿望,糖葫芦、玩具、头花、喜欢的衣服,只要不是太离谱的,母亲都会买给我。家里过年的糖果零食,团圆饭的各种食材,也都会购买齐全,跟随着父母亲,摩肩接踵,穿梭在拥挤吵闹的集市里,享受着人生中的小兴奋、小快乐,真真是一种置顶的幸福。童年里关于赶大集,那种市井生活的小幸福让我久久难忘,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回忆起来,依旧清晰,依然温暖。
团圆饭
过年的感觉,大概就是褪去过去一年的艰辛与疲惫,开启新的一年憧憬与希望。丰盛的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了亲人的团聚,我更愿意称它为团圆饭。每到过年,外边的亲人都会结束奔波,回到家里来,过年就成为全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我家每年都会准备丰盛的团圆饭,每次都是父亲掌勺,烹饪的菜品也是味道极好的。也只有这一天,我才能吃上美味的拔丝山药,那是父亲特意为我做的甜品,香甜的味道温暖着我的童年。农村里,多数人家还是延续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习俗。母亲虽为老师,也没有刻意去改变旧时的习惯,一年里都是母亲在张罗操持着一日三餐,唯独年夜饭,父亲亲自下厨,不辞辛苦地做上一桌子美味佳肴。精心烹制的菜品里,彰显着父亲精湛的手艺,也慰藉了母亲一年来辛苦的付出。年夜饭里,有父亲的心意,有母亲的感动。父母辈的爱情,已融入进平凡艰苦的岁月里,深邃而遥远,大概是我们无法读懂的。
家人团聚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饭,推杯换盏间,畅谈着过去一年里的欣喜与收获,许下来年美好的愿望,送上各自衷心的祝福,喜庆祥和充斥着老屋的每一寸空间。幸福温暖的团圆饭,如同一张张老照片,定格在我的记忆里,经久难忘,也弥足珍贵。
年的记忆里,还有哥哥买的新书包,姐姐买的新毛衣,收到的零零散散的压岁钱,一毛钱一包的摔炮,一起牵手玩耍的小伙伴……时间真的很神奇,它过滤掉了那么多东西,又沉淀出了那么多的美好,它给予了我向上和向善的力量,引领着我去奔赴一场又一场人生的盛宴。
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如今的我,人到中年,早已褪去了浮躁与虚荣,看淡了得失与对错。我们无法预知余生有多长,在短暂的生命历程里,懂得感恩与珍惜,回馈包容与善良,是我面对新的一年,许下的最虔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