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31日
第02版:02

把群众冷暖时刻装在心里

——记泊头市王武镇常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福明

本报记者 孙晓卉 本报通讯员 杨永明

日前,在泊头市王武镇常乐村村民常守昌家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福明看着常守昌的孙子彦彦(化名)满眼疼爱。他边抚摸着孩子,边向常守昌询问孩子的情况:“最近孩子没有啥不舒服的地方吧?又去北京检查了吗?”“已经去过了,医生检查孩子情况很稳定。孩子的事儿让您费心了。”……

每个月,这样的场景都要在常守昌家中上演。今年6岁的彦彦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孩子受罪不说,也掏空了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就在全家人面对配型所需的巨额医疗费一筹莫展之际,宋福明早已行动起来,他号召村里的党员群众捐款,并第一个将3万元放进捐款箱里。“老常,这是大伙儿的一点儿心意,赶紧给孩子治病。”当宋福明将44800元爱心款递到常守昌手上时,常守昌老泪纵横,握着宋福明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在大伙儿的帮助下,彦彦成功接受了配型手术。如今,彦彦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为全家人带来了希望。享受温暖的,不只常守昌一家。村民尹国征同样也是因孩子患病致贫,宋福明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3万元送到他的家中……

自2010年1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小到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大到支持村里的基础建设,10年间,宋福明无时无刻不把群众冷暖装在心里。常乐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这些年,由于农业水利设施落后,村民种地还是靠天吃饭。当初,看着干旱天气下村民的无望,宋福明坐不住了,他自掏腰包,又向相关部门寻求支持,先后在东西两洼地打了两眼深机井,并配备变压器、担水设备,还在田间地头安装了长5000余米的节水管道。当涓涓清水流入碧绿的田畦,宋福明的心里如同吃了蜜一般甜。

村里道路坑洼,不仅影响群众出行,更制约了村里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宋福明通过村里“一事一议”制度,将修路提上议程。顺应民心的事儿,自然得到群众响应,可面对一穷二白的村集体,修路前期的资金成了难题。困难是压力也是动力,宋福明迎难而上,经过多方协调,加之自筹资金,终于凑齐了钱。钱凑得不容易,宋福明力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那段时间,工程队招标、材料采买、工程质量把控,各个环节宋福明都要亲力亲为。修路期间,宋福明又趁热打铁,对村内的电力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地好浇了,路好走了,宋福明又把目光放在村庄环境整治上。他以“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为契机,带领干部群众齐动手。大伙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番热火朝天的大扫除后,昔日杂乱无章的村庄顿时大变样:平坦干净的村路、整齐划一的路灯、郁郁葱葱的绿化。生活环境的改变,不仅和谐了干群关系,更激发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党员,宋福明用实际行动收获了群众的认可,他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特别是2021年又被评为“沧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宋福明说:“感谢组织和群众对我的鼓励,下一步,我将结合‘两转两促三思考’活动,带领班子成员围绕振兴村庄经济找路子,让常乐村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2022-01-31 ——记泊头市王武镇常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福明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8257.html 1 把群众冷暖时刻装在心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