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继超
“1941年,崔尔庄据点的日伪军仗着人多枪好,岗哨在白天警惕性不高,区小队侦查后决定派人去夺枪……”坐在客车上听到家乡的红色故事,乘客们仿佛穿越回那段烽火岁月,被英雄们不屈的战斗意志深深打动。
去年3月起,沧县组织县境域内12条客运班线的83名司机和乘务人员成立党史教育宣讲队,以客车为载体建设流动的红色宣讲阵地,开启“车轮上的微党课”,辐射沧县19个乡镇510个行政村。“我们每个月请专业人员录制10个党史小故事,定期将这些故事拷贝到U盘,发放至客车司机手中。司机们在乘客候车、乘车时播放党史故事,发放党史知识‘口袋书’,让乘客在旅途中追寻红色记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沧县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沧县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用真功,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上用真劲,启动“车轮上的微党课”“百名党史宣讲志愿者入百村”活动,加强沧县8912345民生热线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百名党史宣讲志愿者入百村”活动中,100名党史宣讲志愿者组建“百人宣讲团”,分赴红色基地、乡村学校、田间地头开展宣讲活动。一处处红色基地,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课堂。在大官厅乡北白塔惨案纪念地,当地的党史宣传志愿者给小学生讲授那段抗战历史;在捷地炮楼,党史宣传志愿者结合炮楼的由来,讲述着共产党带领当地百姓进行抗日的历史;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也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党史宣讲志愿者在晚上为村里老百姓播放“红色影片”,利用周末组织学生们来场党史读书会,通过集中学习讨论,共同学党史悟思想……
与此同时,沧县8912345民生热线服务中心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大官厅乡杨贾村村民杨盼因燃气公司施工不当造成了财产损失,在联系了8912345民生热线后,工作人员迅速出动组织双方调解,杨盼与施工方顺利签订协议,现场拿到了赔偿金。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17日,沧县8912345民生热线共受理办理包括杨盼在内的群众诉求23897件,群众综合满意率为98.3%。热线平台秉持“群众无小事”理念,让群众不出家门化解烦心事、揪心事,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沧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持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