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世峰 本报通讯员 袁 林 张志孟
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在渤海新区惠民小区居民杨树槐的家里,老伴儿张月珍正在和面,准备蒸“面花儿”,杨树槐则正给专门到家里帮忙写春联的杜宝臣“打下手”。
惠民小区是渤海新区的“棚改”安置小区,居住的是原来当地新村回族乡所辖的渔沟、狼坨、新村、冯家堡4个渔村的渔民,一共有16栋楼,千余户居民。4个渔村被纳入“棚改”后,曾经的“渔民”走进城市,成为“市民”,也迎来了新的生活。
“现在每个月收入也不少,比原来出海打渔还轻松!”杨树槐年轻的时候出海打渔,妻子在家里操持家务、织网,是典型的渔民家庭。现在,他在一艘外地施工船上打工,杨树槐笑着表达自己对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满意。
前来帮忙写春联的杜宝臣今年58岁,也曾经是位渔民,后来到工厂上班、自己创业,干过好多工作。现在他是一名保安,也住在惠民小区。工作之余,他爱好书法,每到快过年的时候,都会帮邻居街坊写对联。写完一副对联,杜宝臣犹豫:“横批写什么好?”屋里有人立时应道:“国泰民安!”
在惠民小区的“菜鸟驿站”里,35岁的韩存存正在忙个不停。她是嫁到渔村来的,“棚改”以后公公婆婆住到了惠民小区,她和丈夫也在邻近小区安了小家。丈夫在渤海新区一家企业上班,她就在惠民小区里开起了这家“菜鸟驿站”。如今,已开了两年了。她说经营状况越来越好,新的生活已经慢慢在这里扎下了根。
据了解,渤海新区一共建设了4个安置小区,集中安置“棚改”渔村的渔民,曾经的“渔民”如今已经变成了“市民”,他们在城市里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