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事在人为”沧县篇章
本报记者 尹 超 本报通讯员 岳培新 郭聪慧 孙永智 摄 影 魏志广 苑立伟
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沧县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沧县发扬“事在人为”精神,努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交出了一份实干担当的历史答卷。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回眸过去,展望未来,沧县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抓发展,以党建为引领,全力实施“一轴、双核、多区”联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五城”建设,努力实现“六个走在前列”,以排头兵姿态奋发有为走好新的赶考路,奋力书写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县、美丽沧县壮丽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眸2021
累累硕果绘精彩
稳增长、促发展,在综合实力上交出崭新答卷。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1.2亿元,同比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1:38.7:50.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优布局、强联动,在协调发展上交出靓丽答卷。全面实施“一轴、双核、多区”联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加速迈进。
千年运河焕发新颜。新建堤顶路18.2公里,实现40.7公里全线贯通;完成20个村庄沿堤墙体立面改造提升;绿化25.2公里,亮化23.2公里,清淤河道20公里,大运河生态绿廊初步形成。
园区能级持续提升。沧东开发区主战场作用凸显,辽河路建成通车,泰山路绿化亮化工程主体完成,明珠二号院建成交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53个。
多区建设实现突破。杜生药包材产业园12个项目竣工建成;李天木新旧动能产业园11个项目加快建设;崔尔庄商贸物流文旅项目签约落地。
抓招商、扩投资,在项目建设上交出精彩答卷。全年签约项目101个,总投资602亿元;组织4次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100个,总投资146亿元;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03个,总投资58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31.2亿元;投资额和完成率均位居全市第一;打造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最优营商环境。
调结构、促转型,在产业优化上交出满意答卷。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并举,“3+3+4”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较2020年增长54%;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较2020年翻了一番;全年备案技改项目155个,其中15个入选省千项技改项目库;30家县域企业与清华、中科院等29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项目35个;实现主导产业和乡镇全覆盖;成功打造3个超百亿产业集群。
夯基础、增优势,在乡村振兴上交出高分答卷。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驶入快车道。全县无一人返贫致贫,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12568元,同比增长9.7%;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流转率68%,位居全市第一;9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整治土地4.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0.6亿斤,同比增长16.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6.5%;全面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体系;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治污染、重保护,在生态环境上交出绿色答卷。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防控防治和生态修复并重,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深化。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同比下降16.8%,改善率居全市第二,优良天数升至250天,同比增加16天。
水生态修复纵深推进。严格落实“河长制”,有效巡河率100%,连续5年获评全市优秀;关停取水井1338眼,生态补水3300万方,深层地下水位同比回升5.26米。
土壤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排查危废企业452家,30家重点企业全部实现智能化监管;50个村生活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行“林长制”,新增绿化造林1.2万亩。
解民忧、办实事,在改善民生上交出温暖答卷。始终坚持民生为重、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全面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10类重点场所扫码测温刷脸设备实现全覆盖;累计接种疫苗119.7万人次,3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和加强免疫接种完成率,在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派出57名医疗队员支援石家庄。连续5年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投资2659万元,全面改善交通安全设施;组建公安图像视频巡控中心,实现信息共享。10项民生实事和20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新增城镇就业4435人。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144万元,受惠人群超3.18万人。
优作风、提效能,在自身建设上交出优异答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驰而不息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忠诚型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实效、法治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实干型政府建设持续深化、廉洁型政府建设深入人心。
●展望2022
事在人为谱华章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和市委“一四五九”工作思路,围绕融入全省“两翼、两区、三群、六带”发展布局和全市“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当前和长远,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实施“一轴、双核、多区”联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五城”建设,努力实现“六个走在前列”,以排头兵姿态奋发有为走好新的赶考路,奋力书写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县、美丽沧县壮丽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焦六大重点工作
(一)
联动发展,提品质、增实力,着力构建区域协调新格局。全力实施“一轴、双核、多区”联动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大运河发展主轴。坚持保护为先、传承为重、利用为要。强化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因地制宜建设景观节点;加强沿线65处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加快水利文化博物馆建设;开展标注运河行动,深入挖掘水工、曲艺、书法、武术等特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具有持续收益的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特色经济,推进文农旅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沧东城市副中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服务管理。
加快建设高铁中央商务区。积极稳妥推进高铁项目包征拆工作。全力支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高铁“南四盘”、谋划启动高铁“北四盘”市政设施建设等。确保年内新增总部企业10家以上、楼宇企业200家以上,实现税收增长10%以上。
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卫星城。强力推进产业聚集区扩容提质。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跨越提升。强力推进环境容貌提档升级。
(二)
项目立县,抓投资、上项目,着力激活跨越发展新动能。
推动招商引资大提质。强化领导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强化展会招商。强化云招商。确保全年签约产业项目10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
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加大项目挖潜广度。提升项目储备高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年内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全年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
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加强全要素保障、全流程审批、全周期服务。
(三)
工业强县,抓创新、促升级,着力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统筹推进,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增效、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规,全面构建“3+3+4”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添活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实施创新成果转换行动。全面落实人才立县15条支持措施,加快实现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由B升A。
支持民营企业挖潜力。全力强化企业帮扶;全力培育规上企业,确保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全力激发商协会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抱团发展、互补成长。
优化产业结构增实力。推动时尚服装服饰、红枣及食品加工、药包材及包装印刷三大特色产业量质并进、速效并举。确保年内备案技改项目150个以上,推动机械制造、管件与铸造、电子设备等三大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四大新兴产业,推动四大新兴产业快速生成、迅速崛起。
(四)
乡村振兴,兴产业、优环境,着力谱写“三农”发展新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新增流转面积5000亩以上。确保集体经济超10万元的村突破300个;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保障农资供应;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面发展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主要路线全覆盖;新建改造电力线路113公里、配变65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41个村以上。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垃圾处理水平、农村粪污处理效能。
(五)
生态引领,防污染、重修复,着力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坚决打好地下水压采“收官战”。坚持“节、引、调、补、蓄、管”综合施策,全面完成848万立方米压采任务,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位止降回升。强化节水,扩大补水,增加蓄水,从严管水。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PM_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双达标”。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流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水平,确保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守土壤安全底线。
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修复战”。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上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村庄、绿色出行等行动。全面落实“林长制”,持续加强绿化管护,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六)
人民至上,保安全、增福祉,着力托起幸福民生新高度。坚持财政再难不能难民生,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更有厚度。
坚决筑牢疫情防线。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将“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作为“置顶任务”,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扎实做好重点人群查控、重点场所防控、重点环节管控等各项工作;加快实现疫苗适接人群应接尽接,构筑坚固免疫屏障,持续巩固“零感染”防疫战果。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仵龙堂乡王官屯中学、崔尔庄镇闫村小学、风化店乡中心幼儿园等学校建设项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严格落实“双减”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推进健康沧县建设,启动县疾控中心项目,改造提升12所乡镇卫生院、100所村卫生室;活跃群众文体生活,新建5个文化中心、5个文化广场等。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培训劳动力2050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以上、再就业173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保、医保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
纵深建设“平安沧县”。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充分发挥公安图像视频巡控中心作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等,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