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2日
第2R版:

“洼稀庄子”走上振兴路

——探访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南大港马营村

热汤热饭,老人吃着舒服。 张 勇 摄

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宋金鸿

在距离南大港湿地约1公里的地方,有个叫马营的村子。这里刚刚被定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里的百姓住楼房,无儿无女的老人免费住在村队的社区服务中心里;来往厂区的班车,一天三趟拉着村里的年轻人为港口建设出力;家家户户的红白事,交到理事会操办,统一标准,既省钱又避免攀比。

马营村为什么有这样的实力搞建设?这得益于村企共建。马营村出了个知名企业家詹国海,他把“鑫海化工”做得风生水起,成为河北省的百强民营企业。企业发展的同时,詹国海不忘村里的乡亲们,他支持村里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和新楼房。与此同时,马营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马营村党支部书记刘其港,带着大伙儿搞土地流转,联络更多乡贤成为村庄发展的“智库”;在外工作退休的孙瑞海主动撑起红白理事会这一摊,专为群众服务;南大港产业园区还给马营村派了5名高材生干部,这其中包括两名研究生,专为乡村振兴工作出谋划策……

一场从上到下、全民参与的乡村振兴乐章,在南大港最边远的马营村奏响。“以后村里要建民宿,来湿地的游客,住在村上,一路坐着船就能到湿地,老美了。”乡亲们聊着将来村里的前景,人人笑颜满面,憧憬着更美的家乡、更美的日子。

土地流转 村里又添新产业

最近连续几天,刘其港正带头忙活土地流转的事。马营村有5000亩耕地,全部属于南大港产业园区,这里种地的不叫农民,叫工人。种地的时候,每年挣收成,退休以后还可以拿工资。

“流转以后,能多挣多少钱?”“让老李他儿子回来出出主意,他在外边见得多!”马营村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关心自己的利益,也怕出资的“大老板”詹国海赔钱,更关心合作社未来如何运作。

詹国海是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企业是集石油化工产品加工销售、石油贸易、物流运输、房地产开发等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位置就在渤海新区临港产业园区。马营村很多年轻人都在他的企业里打工,村子周边还有些与鑫海化工配套的物流公司、车队,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这次全村搞土地流转,又是他掏腰包。“将来,老百姓除了自己买种子,其余的都不用管。化肥、农药也都不用花钱。”詹国海说,现在已经买了好几百万元的机械设备,成立了河北省瀛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来让村里善于搞农业的乡亲留在公司为大家服务。

2021年秋收时,阴雨连天,地里根本进不去人。眼看着粮食收不了,乡亲们心急如焚。詹国海看到外地有履带式收割机,能直接开进泥地里,当时他就联系厂家购买。十几台机械设备陆续到达村里,可又没有专业人员操作。曾经的“老书记”孙振芳自动请缨,现学现用,连续27个昼夜帮乡亲们把粮食抢回家中。那时购买的设备正好充实到新建的农业合作社中。

“先富帮后富,我是土生土长的马营村人,事业进步了,当然要带着大家一起建设家乡呀!”詹国海有深深的家乡情结,更知道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富民强村的道理。

留住青年 积累乡村振兴主力军

乡村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貌振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2016年以前的马营村,和周边村庄面临着共同的困境:空心村。

“没有楼房,娶不上媳妇。”55岁的马营村村民张忠桂说,那时候村里还都是平房,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村里的年轻人结婚,要到镇上置办楼房,村里留不住年轻人。

一到下雨天,房子漏水,道路泥泞,是那时马营村的真实写照。当时,马营村“两委”班子提出要改变村庄面貌的提议,得到詹国海的全力支持。詹国海自掏腰包1.2亿元,为村庄建设做规划:低矮破旧的平房,全部变成了高楼,美观、亮堂的房间里,水、电、暖设备齐全,完全成了城镇的模样;修建3处主题广场,让居民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建设集养老、医疗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成为渤海新区首家拥有村级社会公益性老年服务机构的村庄;建成综合服务中心,将村内“红白喜事”进行统一管理,让文明新风吹进村民心田……

“家里住着舒服,工作收入也好,守着爹娘在家门口奋斗,很是幸福!”马营村村民孙晓华就在鑫海集团工作,曾经心高气傲的他也曾想到大城市闯荡一番。但毕业回家后,看到马营村的变化日新月异,便决定留在家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更美好。

和孙晓华想法一致的年轻人,在马营村越来越多,村庄面貌改善的同时,人也更有活力,吸引了更多周边村庄的年轻人来马营村。

乡村振兴 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2021年12月,马营村村民孙瑞强为儿子热热闹闹地办了喜事。省去了吹吹打打和“尴尬的玩笑”,更凸显了温馨热闹。马营村红白理事会为他家操办了20桌酒席,每桌16个菜,体面、实惠,前来道喜的亲朋们不停称赞。“一桌才350元,外面好点的饭店最少600元。”孙瑞强说。

钱省了,可档次一点不低。“鸡、鸭、鱼、肉、海鲜都少不了。”红白理事会的负责人孙瑞海说,马营村的席面都是统一的,谁也别跟谁攀比。“喜事一桌16个菜,白事是自助餐,每人15元以内的标准。主家掏钱买菜,红白理事会的大厨义务炒菜。一家有事,全村都帮忙。”

孙瑞海今年70岁,是个热心肠。从南大港供电公司退休后,回到马营村,搬进了新楼房,也接管了红白理事会的一摊子事,推动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

“咱们讲厚养薄葬,老人在的时候好好孝敬,比什么都强。”孙瑞海说,原来村里的白事,光置办孝服就得一两万元。现在就光让直系亲属穿孝服,旁系亲属戴孝帽,剩下的带白花。

马营村通过移风易俗、弘扬家风、开展先进评比,提振群众精气神,乡村振兴有了强大支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如同一阵清风,吹拂着马营百姓心田。

除红白理事会外,马营村还建起了马营村社区服务中心。27名无儿无女的老人,免费住在这里。干净整洁的双人间,没有放置两张单人床,而是大通铺,怕老人翻身摔下来;餐厅里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每天每人只用10元钱;还有水房、洗衣房、健身房、棋牌室等设施,从老年人生活习惯入手,让入住的老人充分享受便捷、舒适的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新老交替 挽手前行共赴振兴路

马营村被定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后,南大港产业园区就立即决定成立马营乡村振兴办公室,为马营村派来了5名大学生,全部是“90后”,其中两名为研究生。“将来村里要搞旅游业,我的外语专业有用武之地了。”刚到马营村任职的刘浩霞说。

带头人刘其港,看着队伍里充实了这么多的新力量,深感欣慰。“马营村乡村振兴,多亏了有詹国海。可乡村振兴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一定要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让家家户户都受益。”刘其港说。

刘其港介绍说,马营村要倾全力打造“乡居休闲中心、湿地文旅驿站”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利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可供3000至5000人居住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北方水镇。“我们计划把湿地的水引到村里来,到时候,游客在我们村坐着船就能到湿地。”刘其港说,现在村边上已经建起了商业街,专为游客提供当地特色产品和小吃,比如芦苇花、面花等。按照规划,马营村汇聚了人气,还要高标准兴建学校、幼儿园,辐射周边,好好培养下一代。

曾经被称为洼大村稀的“洼稀庄子”的马营村,如今在乡村振兴的乐章中,奏响了大合唱。老、中、青力量站在新的舞台上,把马营的名字唱得更加响亮。

2022-02-12 ——探访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南大港马营村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8941.html 1 “洼稀庄子”走上振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