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木推车、一副长扁担,或是一台黑白电视机,一件件老物件无声地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光阴的故事。迈进青县马厂镇王维屯村乡村记忆中心,时光倒流,仿佛一下回到过去的悠悠岁月。
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宝良既是这些老物件的主人,又是乡村记忆中心的“导游”。他告诉记者,记忆中心里展示的100多件老物件,都是他多年来四处收集来的。它们记录了社会发展,见证了老一辈人的努力拼搏,每一件都留有念想。他将记忆中心打造成“时光博物馆”,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接受思想熏陶。
“爷爷,风车不应该是玩具吗?怎么这儿的风车,红纸上写的是‘去除粮食麸皮的工具’?”一个男孩好奇地问。杨宝良解释道:“它们虽然都叫一个名字,却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这儿的风车,是过去给粮食脱皮的工具,是原始的‘脱粒机’。以前一到农忙,农民将收割的麦穗倒进上头的漏斗里,使劲一转动风叶,麦粒漏到下面箩筐里,糠皮、草屑就从出风口吹出来了。地多的人家,光给粮食脱粒就得忙活一阵子。现在种地机械化了,过去,打点儿粮食可不容易了。”
站在一个竹簸箩前,杨宝良向游客介绍:“过去,簸箩不光盛粮食,还是红色革命武器。抗战时期条件艰苦,共产党员到运河对岸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就是划着簸箩过河的。为了取得革命胜利,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咱们必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杨宝良带着游客穿梭于老物件间,一会儿伸手抚摸下,一边跟人们说着它们的历史。时光记,忆往昔。如今,王维屯乡村记忆中心不仅成为村民和游客忆苦思甜的窗口,也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每天,都有不少人走进这里,循着老物件,回忆过往生活,感受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