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3日
第05版:05

救援,救援!

一年20多次的 奔赴与希望

张岩(右)和队友在河南救援

救援队转移被困群众

□ 本报记者 赵宝梅

2022年大年初一下午,河间市沙洼乡,有人落入冰河中,需紧急救援。

看到微信群里紧急通知的张岩,此时正忙着酒店的活儿,作为沧州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他身在河间,距离事发地半个小时车程。顾不上多想,张岩马上报备,迅速收拾装备并前往目的地。

寒冷的冰面上,张岩和其他几名救援队员一边凿冰一边搜寻,累得满头大汗,衣服也湿透了。当落水者被打捞上来时,已失去生命体征,家属悲伤痛哭,现场气氛沉重。“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心情十分复杂,从充满希望的奔赴,到见证不幸的失落,就在几个小时内。”张岩说,这也是数次救援的心路历程。

37岁的张岩是名退伍军人,河间市市人。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看到蓝天救援队队员在村里进行环境消杀,热心公益的他开始关注蓝天救援事业。在部队上受过专业训练,掌握游泳、救护包扎等简单的救援技能,正好符合入队要求,张岩便申请加入了蓝天救援队。考取相关证件后,张岩开启了他的救援征程,一年参与大大小小的救援达20多次。

去年7月,河南发生水灾,接到救援通知的他,第一时间报备,并成为沧州蓝天救援队参与援助河南的第一梯队队员。

从报名到收拾装备,再到集合启程,来不及通知家人,张岩和队友们出发了。“路上才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家里人都已经习惯了。”张岩说,好多次救援都是回来才告诉家人,有的干脆就没说。

7月22日、23日两天,张岩在河南郑州白沙镇参与救援。当时下着暴雨,小区积水很深,最深的地方达2米多。张岩和另外两名队员一组,负责转移被困人员。进入小区有1.5公里的路程,在一些特殊地方,救援船需要人力拉着前行,张岩和队友们浸泡在水中,衣服湿透了,体力也面对极大挑战。他们一边搜索,一边大声呼喊,找到被困人员,他们就来回蹚着水,搀扶老人、抱着孩子上船。郑州的沧州籍人员给救援队送去了食物,张岩和队友都分给了被困群众……

22日中午,张岩和队友正在搜救,遇到几名20多岁的年轻人,刚刚领了面包、水等食物,因为两天没吃饭,年轻人看上去很疲倦。但看到救援队员来帮助群众转移,到中午还没吃饭,硬要把食物塞给他们。很多被困人员,将坐船的机会留给老人和孩子,自己则选择蹚水出去。有的甚至啥也不问就将几岁的孩子交给他们,还有小朋友写留言条感谢他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救援的意义所在。”张岩说,群众的信任就是他救援的动力。

两年来,张岩多次参与救援落水人员,看到孩子溺水身亡,家人哭得撕心裂肺,他的心也隐隐作痛。张岩说,作为救援人员,他希望此类的救援任务越少越好。“学校应最大力度进行防溺水教育,家长也应多监督孩子远离水域,防止因溺水而发生事故。”张岩呼吁。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张岩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多年来,他热心公益,帮助孤寡老人,村里或单位有事,他总是争先上阵,做了好事不留名。加入蓝天救援队后,更是坚守入队承诺,苦练救援本领,积极参与救援。他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全力奔赴,只要体力允许,就会将救援进行到底。

2022-02-23 救援,救援!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49959.html 1 一年20多次的 奔赴与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