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伟 本报通讯员 滕昕睿
紧盯协同大局,京沪高速(沧州段)、津石高速(沧州段)建成通车,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沧州段)全面建设,京台、津汕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提速,沧州日益“拉近”着与京津的时空距离;紧跟时代浪潮,Apollo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项目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636.9公里,沧州在全省率先成功获批国家级“双智”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深化与京津产业协作再结硕果……
2014年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决策,开启了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时代征程。沧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时光飞逝,八载转瞬。八年来,沧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重要指示,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围绕“需要什么、突破什么、推动什么”,深化与京津全方位对接,推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谱写着携手逐梦向未来的壮歌。
持续推进产业协作向更深层次拓展
2月20日,全球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落幕。这是一次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不仅向世界人民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还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与各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息息相关,也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有关企业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就是其中一员。
自2021年12月6日开始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氢能保障服务以来,华北石化承担着为冬奥会输送高纯氢气的重任。尤其是今年2月4日以来,平均每天有6辆氢气管束车奔赴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为冬奥会氢燃料电池车提供能源保障。
地处京津冀核心区,承载着保供雄安新区、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的重任,我市早就提前谋划布局,依托任丘千万吨炼油等项目,定下了将任丘打造成京津冀绿色能源保障基地的目标。
积极探索能源领域与京津深度融合,是我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协同发展中,我市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纽带,持续放大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产业平台承接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推进产业协作向更深层次拓展,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及配套项目,是北京现代首次在京外地区开建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引进落地的最高质量、最大体量、最上档次的产业协同项目。
项目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整车产量65万辆,带动北汽岱摩斯、现代摩比斯、韩国世原、和信海纳川等一批世界知名零部件生产企业先后落户我市聚集发展。在这里,一条集整车、专用车、汽车零配件、汽车装备等制造业,与汽车销售、维修保养等汽车服务业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创新体制机制,我市着力建设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跨区域监管体制先河。目前已有160家医药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487亿元。
不止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克服疫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先进再制造产业等同样亮点纷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投资体量最大的轻工项目——东塑明珠时尚服装产业园项目,目前614家北京外迁企业基本建成投产,明珠商贸城已有万余家北京服装商户落户,河间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第四家、北方唯一一家获批的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新兴力量的进入,改变着沧州原有的产业布局,也为加快推动沧州高质量注入新活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承接京津疏解企业项目679个,总投资2839.3亿元。其中,北京企业472个,总投资2442.8亿元;天津企业207个,总投资396.5亿元。
聚焦“一张图”,同下“一盘棋”,沧州站上了更宽广的发展舞台。
不遗余力畅通与京津、雄安和省会互联互通
“7点50分从沧州坐高铁,8点50分左右到北京,9点半前赶到公司开会……”2月23日晚,北京吉成商贸公司的业务员吴建忙完一天的工作,早早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他说,高铁“拉近”了京津冀,使“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也让他们的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适应大战略,沧州按下交通互联互通“快进键”,始终不遗余力畅通与京津、雄安和省会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连接京津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让沧州人深深领略到了与京津进入“同城时代”的深刻内涵。
打开中国交通地图不难看出,沧州已成为全国交通干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京沪高铁,京沪、京九、邯黄、朔黄、黄万、沧黄(骋宇)等铁路干线,京沪、京台、黄石、保沧、荣乌(津汕)、大广、沿海等高速公路,以及“六纵四横”的国省干线,构筑了沧州的陆路交通骨架。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