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1日
第06版:06

老兵韩六锁 深藏功名数十载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丛园园

96岁的韩六锁

老人曾获华北解放纪念章

国破家亡 年少参军

“这是解放华北的纪念章,这是抗美援朝的和平鸽纪念章……”得知记者来采访,韩六锁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宝贝”。虽然时隔几十年,但那段用热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他谈起来仍清晰如昨。

韩六锁出生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出生后不久,父母便都离世了,他从小跟随姥姥、姥爷长大。

当时,平山县位于平汉、正太两大铁路干线所夹的三角地带内侧,扼冀晋两省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共中央就作出指示,把平山列为战略地域。最早来到平山的八路军部队,是时任120师359旅副旅长王震一部。随后,几支部队又相继到来。

韩六锁说,这些部队都是在平型关大捷后到来的,他们一来,便和平山党组织携手发动群众,共同扩军,对平山迅速掀起抗日救亡活动和创建根据地,起到了重要的宣传、组织和推动作用。

韩六锁还记得,年少时,家里经常没饭吃,直到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和社会各界抗日组织成立后,各级农会积极发动广大农民减租减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才得以改善。

在红色思想的不断洗礼下,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植根在韩六锁幼小的心中。年仅16岁,他便参了军。

“我的大舅、二舅都是区小队的成员,在执行任务暴露后,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杀害。”他说。

硝烟弥漫 英勇作战

参军后,韩六锁的工作主要是收集传递情报、武装破击日伪军扫荡。他说,当时敌我力量悬殊,不能硬打,只能智取。

“咱们力量弱,又不能硬拼。所以,很多时候是在铁路线上搞破坏,常常埋炸药,袭击铁路,想办法切断日军的交通运输线。打游击战,敌人修好了,过几天我们就又破坏了。”韩六锁还说,除了破坏铁路,他们还经常到据点附近扰乱敌人。

抗日战争时期,韩六锁经历了数次艰苦战斗,死里逃生。一次,他和战友被日军包围,大部分战士与敌军英勇搏斗后壮烈牺牲,他拼死杀敌,才逃出重围。

1947年10月,清风店战役结束后,韩六锁所在部队转移到河北省安国县(今安国市)西北方的一个村庄进行休整。当时,他已成长为一名训练有素的通讯兵,主要任务就是架设线路,保证我军通信畅通。随后,他还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太原等地的战斗。

爱国情怀 坚守一生

1950年,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共产党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随后,韩六锁所在的部队奉命入朝。

“那时候我负责阵地上架电话线的工作。要做到战争打到哪儿,电话线就要跟到哪儿。信号不能断,才能保证战争指挥畅通。”韩六锁说。

几次冒着生命危险抢修电线,让韩六锁立下战功。

“朝鲜都是山,我们爬过一座座山,来往于各个阵地之间,冒着枪林弹雨接通被炸断的电话线。战争是残酷的,很多战士牺牲了,连名字都没留下,很多战友,至今还埋骨他乡。我曾几次目睹战友在我眼前牺牲……”说到这里,韩六锁潸然泪下。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六锁跟随部队到北京通州、天津等地驻防。1963年,转业到黄骅市供销社,直到离休。

韩六锁的儿子韩树歧说,可能是不愿意回想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父亲对于战争往事只字不提,获得的奖章也都仔细地保存起来,很少拿出来给家人看。

但老人经常嘱咐儿女们,要对党和国家忠诚。

时隔八十载,历史的烟尘早已散去,沉淀下来的,是永远不变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珍惜。采访最后,韩六锁说:“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所有志愿军战士都是中华的好儿女。”

“黑夜行军,美军飞机一扔照明弹,我们部队就得赶紧分散开,想方设法隐蔽起来……”

回忆戛然而止,韩六锁神情变得凝重而复杂。岁月悠悠,老人的脸上早已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坚毅的面孔以及深邃的目光,却是一位战士历经风霜仍不屈不挠最真实的写照。

在新华区建北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见到了96岁的韩六锁。工作人员说,老人一直深藏功名,奖章也一直仔细保存着,很少拿出来,直到202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一枚荣誉纪念勋章,大家才得知他曾立下累累战功。

2022-03-01 本报记者 杨静然 本报通讯员 丛园园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0400.html 1 老兵韩六锁 深藏功名数十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