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捷还是建新集团,从产业基础上讲,做通用航空都是一条相对曲折的路。
没有相关产业奠基,没有经验可借鉴,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
但在中国进军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航空尤其是民用航空领域的发展,又是亟待补齐的短板。
航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国防实力、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世界主要国家都已将航空制造业定义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以航空器的研发制造为例,现代航空产品是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必然带动尖端技术的发展,这是航空产业的基础。
通用航空产业在全球的分布也十分不均匀。据估计,全球轻型级别的飞机总计超过6万架,欧洲是轻型飞机的第一大市场,总数接近3万架,其次是北美洲,总数约2万架,相比之下,亚洲通航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巨大的未来市场。
从一架飞机到一个通用航空的产业链条,从驾驶员培养到技术人才储备,从飞机修理到飞机制造,从飞机改装到物流体系打造,从飞机保养租赁到救援和消费体验,从航线申请到公务机托管,从航天科普到行业展会……通航产业链条已经日渐丰满。
曾几何时,通用航空领域掀起过一股热潮,资本蜂拥而至,各地摩拳擦掌。但时至今日,许多比沧州起步早的城市,却已经与沧州的通航产业发展节奏相去甚远。
用3年建起人家10年才建起来的机场、从1200米跑道升级到3600米顶级跑道,这效率,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协作配合,同心协力。
说到底,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有想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和毅力。
当建新集团掌门人朱守琛在偌大的工地上为合作伙伴讲述通航产业园区的未来,当90多岁的市民在家门口看到飞机起飞而激动不已,当全国各地的飞行员云集于此,当越来越多的相关产业开始锁定中捷……
我们知道,这将是沧州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而为通航产业的落地贡献自己青春和热血的每个人,都懂得,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人民才会富足。
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一份家国情怀,因为,吾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