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草木生发,正值植树好时节。这几天,南皮县刘八里乡十二里村党支部书记殷文强,沿着运河堤顶路转了一趟又一趟。“头些日子,河沿上拆违建、清垃圾,腾出不少空地来,俺估摸下用多少树苗,赶紧把树栽上。不出两年,小苗‘个头’就能赶上果园里的树了。”他转身指着运河西岸的树说:“果树马上要露新芽了,往后,看桃花,采摘桃、葚子、苹果,这儿会越来越热闹。”
殷文强口中的果园,是位于大运河畔的3700亩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村里“领头雁”的他,还身兼园区负责人,他“执掌”的除了本村的2000多亩土地外,还有邻村的1000多亩。与别的园区不同的是,这儿并不是单纯搞种植,借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改善运河沿岸环境,拓宽村民致富路,是他打造这片园区的初衷。
别看现在殷文强围着河沿转得带劲儿,头些年,别说运河边,就连本村的地里,他都怵头去。村民大多在周边厂子里打工,许多地顾不上种只能荒着。每次看到长满杂草的地块儿,他就心疼。
平时村里开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殷文强经常听到村民们发牢骚:“在地里受半天累,还不如出去打工挣得多呢。”每次听了,他都做半天工作,说的频率最高的便是那句:“你不种,我不种,咱的‘饭碗’怎么保证?”劝归劝,怎样提高大伙儿的种地积极性?地到底要怎么种?殷文强觉得不能光凭口头说,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机会来了!2017年,沧州实施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在运河两岸适林地段打造各1000米宽的绿色廊道。这个消息,让正处于迷茫中的殷文强看到了一束光。经村“两委”反复开会讨论,殷文强和村里搞企业的几位村民联合成立沧州世强果业有限公司,决定流转土地搞经济林种植。
通过不断外出考察,他先后引进了十多个优质品种。殷文强说:“拿苹果来说,‘响苹果’和‘维纳斯’是这儿的‘明星’品种。头一个品种成熟后,整个果子是红的,口感脆甜;后一种是黄苹果,吃着有淡淡的芒果味儿。今年,果树将迎来盛果期,从6月份到10月份,月月都有果子摘。”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殷文强萌生了新想法:“如何把好风光变成好‘钱景’?”他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建仓库、安装烘干机,搞果品深加工,一边搞休闲旅游。“现在,村里有100多位村民在这儿打工,既有地租,又挣工资,正式跨入‘双薪族’了。不光村民腰包鼓了,运河边人气也越来越旺了。以前,河堤上是土路,两边光秃秃的,半天瞅不见个人。现在,来这儿遛弯儿、骑行的人可多了。去年,市文旅局在这儿建了观光台、休息驿站,尤其到夏天,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这儿成了大运河畔的‘世外桃源’。接下来,俺们还要增加娱乐体验项目,欢迎大家来这儿观光摘果!”殷文强发出热情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