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知,疫情之下,各种谣言和杂音喧嚣尘上,严重影响正常的防控秩序和市民心理。这种时刻,更需要党报发声,发挥好舆论‘压舱石’‘定盘星’作用。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办报面临重重困难,我们一定坚守岗位,持中守正,为全市疫情防控营造清朗氛围,守得云开‘疫’散,迎来春色满园!”
当这封写着11个名字的请战书,出现在“日报学习群”后,《沧州日报》编辑部的同事们被深深感染了,致敬、感动、感谢的声音,一下子刷了屏。
疫情突如其来,各个小区管控。3月13日,《沧州日报》11名编辑记者开始闭环办报。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了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每天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最晚的一次,第二天早晨六点半才签付印,确保了《沧州日报》每天正常出版,及时传达了市委、市政府的声音和各行各业抗疫的感人故事。
没有床铺,只能睡简易床;采购困难,最初几天吃的都是萝卜、白菜、土豆;临来时,一名记者带了一个苹果,切了十多瓣,大家分着吃;白天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夜班还经常通宵达旦;没有清洁工,他们就自己动手打扫卫生……
按计划,一周后这些人员要撤出来,其他记者顶上去。了解到组建第二梯队轮换办报面临种种困难后,3月17日,他们写下请战书,主动要求留下来,继续坚守阵地。
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为了办好《沧州日报》,在抗疫一线采访的记者们,付出很多艰辛,作出巨大牺牲。而报社其他部门留在单位闭环办公的同志们,也纷纷请战,以昂扬的状态投入各项工作。
3月9日凌晨2时,接到我市召开应对新冠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通知后,记者郭彬立即赶往会场。会议结束,立即打开电脑写稿……等到稿件尘埃落定、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窗外已经晨曦初露。
9日白天,记者孙健也加入进来。当天,他们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
疫情当前,党报发声尤为重要,记者们担负的责任更重。从那时开始,他俩就在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驻地坚守。由于两个人都没带过多的衣物,随着气温骤降,外出采访时,他们冻得直打哆嗦。因过度劳累,郭彬的胃病犯了;孙健引发急性痛风,手指肿得像胡萝卜,仍坚持写稿……每天工作到凌晨,早已成为常态。
这在《沧州日报》编辑部并非个例。每一名编辑记者都在采编一线用手中的笔记录着干部群众齐心抗疫的动人瞬间,讲述着防疫抗疫的暖心故事,一篇篇传递党和政府声音、讴歌抗疫故事的新闻稿件,通过《沧州日报》,传递到狮城千家万户。
18日下午,仍在驻地坚守的郭彬,看着窗外飘舞的雪花感慨地在朋友圈写下:“同一个房间,不同的雪,不同的时间。1月,我们心潮澎湃迎‘两会’;3月,我们众志成城战‘新冠’。相信就在明天,我们定能战胜困难、拥抱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