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2年03月23日
第03版:03

一位志愿者的 《方舱日记》

“3月12日,星期六,阴有雨。今天下午,我和两名同事主动请缨前往方舱核酸实验室,成为一名志愿者……”

“3月17日,星期四,阴。最近两天的工作状态,可以用‘游离’来形容,除了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还有脑袋里的‘嗡嗡’声。我感冒了……”

“3月19日,星期六,多云。来到方舱第八天,我发现自己做事的效率提高了很多,人果然是需要历练的……”

这是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志愿者、沧州市交通发展集团津汕高速海兴站站长助理戈启彬,几天来写下的《方舱日记》。

有纠结,更有感动。这是得知团市委招募方舱志愿者,他报名时的心情。疫情发生时,他正轮休居家待命,看着各地志愿者奔赴一线,他恨不得也立刻冲上去。但妻子在单位闭环工作,家中也没备下物资,年迈的父母身体不好,能否帮着照顾孩子还是问号……经过思考,他还是瞒着家人报了名。父亲的一句话,让他瞬间破防:“去吧,家里再难也比抗疫容易!”

有压力,也有风险。方舱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工作,承接来自沧州各县(市、区)100万人左右的核酸检测任务。30名志愿者全部来自沧州交发集团,负责传送核酸检测物品。他们分成两班,黑白接力连轴转。戈启彬上夜班,从晚8时干到早8时。裹在厚重的防护服下,运送30万人左右的核酸样本,每晚步行2万多步……累极了,躺在地上歇会儿,再继续干;吃的是泡面,睡的是地铺,接触的是核酸样本,每天都和压力风险相伴。

有庆幸,也有欣喜。走得匆忙,没带厚衣服。天气骤降后,他感冒了。干完活,一脱防护服,衣服湿透,头发紧贴头皮,像只钻出壳的雏鸡,样子狼狈又搞笑,感冒却好了大半。儿子打来视频电话,拍着胸脯向他汇报:帮着奶奶做家务了,还扶着爷爷下楼做核酸检测了……贪玩的儿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这简直是意外的欣喜。

在《方舱日记》的字里行间,我们还读到了更多:坚持、态度、勇毅、信念……

21日夜班后,他已累到无力记录,只在微信留言:“下夜班,我看到花骨朵儿出来了,春来‘疫’去的日子不远了!”

2022-03-23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2637.html 1 一位志愿者的 《方舱日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