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伟
3月24日,渤海新区逐步解除疫情封控管理的第5天,发展的节拍已经恢复。向海图强,蔚蓝的渤海之滨争分夺秒,按下发展“快进键”,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大早,在黄骅港综合港区船舶燃料油码头工程施工现场,数十名工人已经早早到了。搬运物料、焊接、调度指挥……现场忙碌而有序,码头面层施工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透过飞溅的焊花,极目远眺,一座现代化码头已经轮廓清晰、跃然呈现。
将来,这里将建成1个5000吨级油品泊位以及库区和相关配套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82.27万吨。这项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缓解港区燃油供给紧张的局面,缩短燃油供应运输距离,降低综合成本,还可以增强港区船舶加油的便利性,进而提高港区码头的综合利用率。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是工程施工单位。公司第十七项目经理部主任工程师李向龙表示,疫情发生后,因为封控管理、交通管制、人员滞留不能按时到岗等问题,工程建设也受到了影响。其间,当地有关部门与他们始终保持沟通,在督导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未雨绸缪,主动帮企业做好复工前各项准备工作,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了工程第一时间顺利复工。
“眼下,我们正与集团工程管理部门加紧沟通协调,在全力做好参建单位防疫工作的同时,抓紧组织人力物力,抢工期、赶进度,确保工程如期交付。”李向龙说。
不止黄骅港综合港区船舶燃料油码头工程,在逐步解除疫情封控管理以来,渤海新区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始终坚持有力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基础上,主动当好企业“服务员”和“娘家人”。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关于保障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的通知,通过电话沟通、视频指导、邮件传输、网络办理等“无接触”“不见面”形式,主动帮助企业编制复工复产方案,协调解决人员复工、证件办理等事项,企业复工复产“一路绿灯”。
一系列暖心政策为企业加快恢复正常生产,开足马力抢工期、赶订单增添了底气。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渤海新区复工复产的规上工业企业已达127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总数的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