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其征 通讯员高峰 刘伯康 李彦峰)“为有序推进体育器材园区内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我们除了督导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还不断加大对一线员工关爱力度,真正让员工‘以企为家’,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海兴县高湾镇党委派驻高湾镇体育器材工业园区的党建指导员王瑞鸿说。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连日来,我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战役”中当先锋、作表率,动员46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企业一线,有力有序组织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影响降到最低。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行复工复产企业“主要负责人—车间管理层—班组—员工”四级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建立“一人一档”员工健康防疫台账,全面实行分餐制、错峰上岗制、灵活排班倒班制。印发《沧州市基层党组织疫情防控工作分类指导清单》,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各领域企业复工复产。相关职能部门党组(党委)靠前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精选1036名党建指导员担任企业复工复产“服务专员”,通过市长热线、网上政务平台、微信群等,开展复工复产政策咨询、业务服务、排忧纾困。按照属地原则协调办理3823张车辆通行证和5032张居民出入证,并通过安排专车“点对点”接送方式,动员8000余名本地企业骨干员工及时返厂。积极为复工企业协调提供充足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确保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加大帮扶力度,严格落实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包企业项目、包疫情防控、包复工复产”责任制,进一步激发“企业管家”的作用。市县两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208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通过走访调研,全面掌握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具体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直和各县(市、区)人社、金融、工信、发改、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解决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的用工保障、资金支持、技术改造、产品(原料)运输等问题。具体包联企业干部积极协调、跑办、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各项任务高效落实。深入开展“四进”(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行动,抽调1852名帮联干部,组成320个帮联小组迅速下沉一线,深入联系企业、联系人才,共帮助1216家企业、1492个项目、3114个村协调解决复工复产方面的各类难题86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