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摄影报道
黄骅市常郭镇柳林庄村,一座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里,71岁的李秀贞和丈夫范景德、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起,围在99岁的婆婆身旁,四世同堂,一家人有说有笑。
这是她嫁到范家的第49年。多年以来,李秀贞用心照顾着这个大家庭,像这样的笑声每天都会从小院里传出。
有娘就是幸福
99岁的李金梅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在她眼里,儿媳李秀贞就是自己的亲闺女。
李金梅的丈夫去世早,这么多年,一直和儿子儿媳一起住。
平日里,李秀贞总是换着花样做些软烂可口的饭菜。“娘爱吃饺子,所以,这些年俺家每个礼拜最少也要包两回,都成习惯了。”李秀贞说,“俺最大的幸福就是,71岁了,娘还在。”
李秀贞爱睡觉,可婆婆觉却少,每天5点来钟就醒了。为了照顾婆婆,李秀贞也跟着调整了作息。每天一睁眼,她就忙碌起来,照顾婆婆、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这些家务寻常却也琐碎,李秀贞一刻都闲不下来。
盛夏三伏天,她会在傍晚天气凉爽时,扶婆婆到院子里活动活动,乘乘凉;寒冬腊月,她会将炕头烧得暖暖的,让婆婆睡个安稳觉。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不仅身子骨硬朗,精神也很好。“秀贞从没和我红过脸,还说要给我办百岁宴呢!能有这么孝顺的儿媳,我这辈子知足了!”李金梅说。
是长辈就得照顾
李秀贞不仅对婆婆照顾有加,对叔公公同样如此。
李秀贞的叔公公叫范兴岗,年轻时因病双耳失聪,一辈子没结婚。
后来,范兴岗上了年纪,李秀贞就把他接回了家。“叔公公也是长辈。既然是长辈,俺就有义务照顾。”
李秀贞家里有四间房,其中最好的两间留给了婆婆和叔公公。
范兴岗耳朵听不见,话也说不清楚,性子还特别急。刚搬到李秀贞家里时,多少有些不太适应,再加上不好意思,总是跟自己着急。
李秀贞明白叔公公的心思,“他着急,俺不能急,有啥事慢慢来。”
生活里,李秀贞每每和叔公公交流,都得连比画带猜,一回猜不对就两回,直到老人点头为止。
后来,范兴岗因脑梗导致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由于大小便失禁,常常弄脏了衣服和被褥,到了冬天,七八条棉裤都不够换,直到后来用上了纸尿裤,李秀贞才稍稍轻松些。
有一次,她去村委会办事,回家后,发现叔公公从炕上掉了下来,“我怕他看不见摔着,出门前,还特意在地上铺了海绵,没想到还是摔了。”
这件事让李秀贞自责不已。此后几十年里,她再没出过远门,一直用心照料着叔公公,直到老人85岁辞世。
孝道家风代代传
李秀贞的孝行深深影响了孩子们。“从小看我妈伺候奶奶和小爷爷,现在她也上了年纪,该是我们接过接力棒的时候了。”李秀贞大儿子范忠晓说。
事实也确实如此。晚辈们不管多忙,都会经常回家探望,帮李秀贞出一份力。
对此,李秀贞满脸骄傲。她说:“这些年,孩子们从没让大人操过心,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村里人谁看了都挑大拇哥。”
如今,看着婆婆身子骨依然硬朗,小辈们生活越过越好,李秀贞十分欣慰,“只要老人在、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就是最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