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7日
第01版:01

我市推出“硬核”激励政策支持创新发展

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助

本报讯(记者孙健 通讯员刘天伟)日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措施》,围绕增加研发投入、培育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以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这是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的。

激励和引导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院所增加研发投入,到2025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在县(市、区)方面,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励全社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县(市、区),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每增加0.1个百分点,最高奖励20万元;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市、区)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市、区)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在企事业单位方面,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服务贸易类)各类创新优惠政策;对上年度入统的研发经费投入600万元且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市财政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对新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按单位获得国家支持经费的1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在高校院所方面,对域内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项目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高校院所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研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对改革成效突出的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择优给予最高30万元资金支持。

促进产业创新发展,聚焦“4+5+3”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每年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10项左右,每个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补助,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0家,科技领军企业达到5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对初次认定和再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科技领军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到2025年,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245家。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平台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对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大学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并引入核心技术、配置核心研发团队、项目落地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获批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评估优秀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

完善创新型企业育成体系,鼓励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每孵化1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对建设在大中专院校内的众创空间,择优给予最高20万元资金支持。

推动科技园区建设,打造高新技术资源聚集地,提升发展能级和水平。围绕区域农业重点产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对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给予最高100万元后补助,对获批建设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给予最高50万元后补助。

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我市重点产业,设立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对获得立项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对外输出技术合同,按年度累计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给予最高20万元后补助;对吸纳技术合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按年度累计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给予最高30万元后补助。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重点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支持建设中试熟化平台,推动平台共享共用。

(下转第八版)

2022-04-07 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助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3766.html 1 我市推出“硬核”激励政策支持创新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