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三星堆又有新动作。近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开工建设,建成后的新馆将具备智慧博物馆的功能,藏品展陈将突破时空限制,展陈方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游客可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蜀国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提起三星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青铜人头像。随着考古发掘不断“上新”,这个展现古蜀文明的文化遗址,已成为国内热门打卡地之一。据统计,2021年三星堆博物馆入馆人数达146.8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380.7%,创历史新高。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而让公众记住三星堆的,不仅仅是考古成果,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和文化载体。
“以三星堆为中心的古蜀国拥有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成熟的黄金加工技术,那里生活着5个好兄弟,分别是爱好表演的戏小堆、擅长川剧变脸的脸小堆、热爱劳动的挑小堆、掌握倒茶技术的茶小堆和蜀绣艺术高手绣小堆。”这段解说词描述的是三星堆博物馆盲盒“川蜀小堆”。盲盒原型来自三星堆铜兽面具、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等文物。
从考古盲盒到游戏、电影,现今,三星堆博物馆已设计开发三星堆元素文创产品400余种。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三星堆博物馆也焕发新生命力。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博物馆肩负着向社会大众宣讲知识、普及文化、回顾历史、传播文明的功能和任务。如果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那么博物馆中的藏品则是闪烁在这双眼睛中的点点光芒。如何让全国各地的大小博物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成为文化发展的有力推手?关键是要让博物馆“活”起来。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件展品,可能都承载着一段文明,讲述着一段鲜活的历史故事。要以创新的手段,让展品不再“高冷”,让馆藏更加“亲民”,才能让更多人在触摸历史中延续文脉。
看过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人,想必一定会被里边活起来的文物、展品震撼到。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文物,不应只躺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它们被看见,也需要它们走进千家万户。总之,应进一步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原本深藏在学术象牙塔里的文物越来越多地“抛头露面”,将历史文化故事娓娓道来,让游客不止步于拍照打卡,这样,博物馆里的文化才能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