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9日
第01版:01

服务冬奥 不负韶华

——记冬奥会服务保障团队中的142名“沧州身影”

本报记者 尹君伊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幕后参与者的奉献之火依然燃烧。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闭环内数万名工作人员,舍家忘我、坚守数月,展现了感动人心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意识。”

这数以万计的赛会工作人员当中,有142名“沧州身影”。冬奥会期间,我市承担了张家口赛区太舞滑雪小镇9家签约酒店的帮扶工作,来自渤海新区、黄骅市、河间市、吴桥县、运河区以及沧州师范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沧州交通学院、中捷职业技术学校、渤海理工职业学院遴选出的优秀学生和酒店专业人员,组建成沧州帮扶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交上了一份出色的“沧州答卷”。

“张家口-20℃的严寒,也无法扑灭我们心中的一簇火焰。”帮扶团队的领队吕桂兰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尽管他们帮扶的太舞滑雪小镇中有些酒店当时还处在开荒筹备期,需要大量体力劳作;尽管最初他们只能住在6到10人一间的临时宿舍,挤用一个卫生间;尽管他们每天上下班路途单程耗时一个多小时,但每一名帮扶队员都像一颗火种,用热心和真诚汇成向上的火把,用专业和奉献点燃全民的热情。在两个多月的帮扶期内,他们有了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外地过年;第一次跟外宾交流;第一次跟冬奥冠军合影;第一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客房里打扫卫生;第一次每天来来回回爬百层楼梯;第一次在-20℃的低温下工作;甚至家中亲人去世也不能回家奔丧……

“现在回想起帮扶的那段时光我依然心潮澎湃,那是我人生路上最美好的回忆。”今年22岁的芦婷是沧州交通学院的学生,帮扶期间担任客房服务员,每天都需身着防护服工作。酒店内温度较高,防护服也不透气,铺床单、擦玻璃、拖地这一系列工作下来,衣衫都能被汗水浸透。尽管如此,这个姑娘依然毫无怨言。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刚把摄像设备拿到房间外,门不小心关上了。将要出发的车在楼下等着,他很着急。“我要核实身份证件信息,才能帮助客人开门,但客人随身物品都锁在房间内。这可怎么办?”芦婷灵机一动,根据客人手中的护照,与前台核实后,立即帮客人打开了房门。那位外国记者为了表示谢意,拿出一枚奥运徽章想要送给她。作为客房服务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不能收客人的物品,芦婷婉拒了对方的好意。“但我当时真的超级激动,也感到特别自豪。” (下转第八版)

2022-04-19 ——记冬奥会服务保障团队中的142名“沧州身影”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736.html 1 服务冬奥 不负韶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