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0日
第05版:05

“老调”得新弹 奏出豪迈音

33年前运河岸边的相遇,成就今天的《大运河号吼风》

李刚在创作中

□ 本报记者 尹 超

一阵风浪声呼啸而过,小管吹奏而出的豪迈主旋律响起,夹杂着时而缓慢时而快速的“嘿呦吼嘿呦吼”声,让人仿佛置身古老的大运河畔,看着船来船往,听着岸边的船工喊着号子;乐声喜庆起来,仿佛时光流转,大运河水或急或缓向我们奔腾而来……

这是非遗吹奏乐《大运河号吼风》,取材自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沧州运河号子,与沧州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吹歌相结合,既有吹歌的喜庆也有运河号子的豪迈。音乐由54岁的李刚创编,他是原沧州河北梆子剧团首席琴师、音乐唱腔设计、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多年来,曾为30余部大型戏曲剧目进行过唱腔音乐整理、设计和再创作,与此同时,还承担了大型新编历史剧《何满子》、电视广播剧《白文冠》、电影艺术片《英雄母亲》、精准扶贫剧《儿子》、南锣《顶灯》、现代戏《杂技情缘》等多部作品及歌曲、舞蹈音乐、创编设计工作,先后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戏剧节“音乐唱腔设计一等奖”等奖项。

《大运河号吼风》是李刚去年4月创编完成的作品,由市群众艺术馆出版发表,去年11月参加了“运河情——江南韵”全国展演。“作品完成得很快,但是酝酿、策划时间很长。”说起这次创作,李刚说要追溯到33年前。

1989年的一天,李刚在新华桥头,遇到一位老人放声高歌,同时用沧州独有古老乐器——C调小管吹奏,老人几乎每天在那里吹奏、高歌,老人嗓子好,声音高亢又有穿透力。李刚觉得旋律很有特点,连续和老人接触了一段时间。老人叫杨继海,87岁,从小跟着姥姥姥爷在运河边长大,姥爷精通工尺乐谱和使用各种吹奏乐器,边喊边唱边吹奏,看到什么情景马上就能唱出和演奏出高亢激昂、悲壮有力的旋律,经常在大运河边给船工纤夫喊号子,喊唱曲调包括“嘿,吆,呀,哇,嗨,吼……”,用“吼”音为主题,传名为“号子吼儿”。

李刚把老人唱的几首不完整的曲调做了记录,1993年4月整理定版存档,为“南运河号子吼”主旋律资料。那时候李刚就想着,以后有机会得给这古老的号子吼编个新调演奏。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文艺作品也日益丰富。去年,市群艺馆邀请李刚创作,同时,沧县光头团队的李爱军也想着演奏新曲子,找上了李刚这个老朋友。“他们的乐队以沧州古老乐器C调小管见长。”李刚说,用沧州传统、独特的乐器演奏沧州独特的运河号子,融入现代运河发展新风貌,想法一出,李刚迅速行动起来,很快就完成了创编工作。

排练的时候,有段时间,因疫情原因,无法去群艺馆,他们就集中到小管演奏者家里排练,“他家周围空旷,不会扰民。”李刚每天骑着电动车去指导排练。曲子最终在群艺馆录制完成,并参加了全国展演,多年的“老调”得到新弹,李刚很欣慰。

接下来,他创作的《运河古韵》也即将完成。

2022-04-20 33年前运河岸边的相遇,成就今天的《大运河号吼风》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4862.html 1 “老调”得新弹 奏出豪迈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