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莉
中华书局2020年出版的《沧州献县方言研究》是“河北方言研究丛书”的首部,也是新时代河北省大规模系统性方言调查工作启动以来的第一个成果。
以献县话调查研究作为这个系统工程的开端,并不是偶然的。献县话在汉语方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清代以来各个时期的献县话都曾得到过较为详细的记录,就汉语方言研究资料条件来说,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晚清传教士、汉学家戴遂良(Léon Wieger)曾经以多卷本《汉语入门》记录了清代中晚期的献县话。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家张鼎彝在其所著《献县志》中,以传统的音韵学方法记录了清末民国时期的献县话,且对其做了初步的方言分区。20世纪90年代,著名方言学者陈淑静教授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为《献县志》(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撰写了《方言》章,这是献县话首次得以现代语言学方法被著录。
对于献县话,虽然不乏历史记录资料和现代调查材料,但二者之间缺乏一个具有当代学术意义的全面系统的献县方言研究成果,来作为沟通古今、探究献县方言演变的桥梁。傅林博士所著《沧州献县方言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沧州献县方言研究》以当代方言学的方法,对献县话的单字音系、连读音变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记录,将献县话古今音加以对照,给出了分类词汇,描写了献县话的语法体系,书中附有长篇语料如实记录献县话的实际言语面貌。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献县话韵母结构的描写。献县话的“车、哥、写、说、雪”等类字的韵母,初听上去和普通话差别不大,非母语者很难察觉其中的特征。傅林作为献县人,其母语者身份的优势在此体现了出来。按照书中描述,该类韵母在音长结构上和普通话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其实在戴遂良时代就已初露端倪,演变到当代则进一步成形。应该说,《沧州献县方言研究》对这一演变的观察与细致描写,对汉语史及历史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除了常规的精细描写之外,《沧州献县方言研究》一书在词汇记录方面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这就是在《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所给出的词汇调查表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用语”调查内容。它包括感叹语和客气话、买卖吆喝与呼叫动物话语、詈语三大类。这些词汇,经常被视为边缘成分,一般方言学著作很少记录它们。而实际上,这些词汇正是最具有方言特征和文化色彩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勾起本地人乡愁的部分。这类词汇的调查与记录,可为今后方言志写作的借鉴。
《沧州献县方言研究》采用了随纸版书相关内容即夹附音频版式,这在方言研究著作出版形式上当属首创。其歌谣、故事、风俗文化等部分,采录了发音人的音频,把它以二维码的方式附于文本一侧,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和听辨。它让读者于增长学识之外,能形象感知献县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面貌;它予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让传统语言学著作有了不一样的风貌。这种做法其优长显而易见,希望能在今后的方言学著作中得到推广。
《沧州献县方言研究》作者傅林是土生土长的沧州献县人,他硕士、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运用相关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他是一位严谨勤奋的青年学者,他的又一本献县方言研究的深耕之作——《献县方言百年演变史》已于2021年12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献县话这一曾经在清末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方言在当代学术视野里的回归,它为汉语方言研究和以戴遂良论著为对象的民俗文化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我们期待傅林博士的系列研究带动河北省方言调查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