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2日
第01版:01

净面 塑形 铸魂

——沧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系列综述之一

本报记者 马志辉 刘 杰 本报通讯员 王宪河 刘洪增

编者按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重大举措,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沧州市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聚焦“洁净美”,挑战“脏乱差”,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新成果、新变化,敬请关注。

暮春时节,沧州大地万物勃发、生机盎然。走进乡村田野,只见桃花梨花开、春耕植绿忙,目之所及,皆为风景。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省委书记王东峰提出的十项任务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七项重点要求,坚持“净面、塑形、铸魂”三步走,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向优,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

净面:“三清一改”颜值高

走进吴桥县何庄乡南李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街角巷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在垃圾有人清,污水有了‘家’。”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从曾经的其貌不扬到如今的颜值刷新,南李村的华丽转身,正是我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

今年,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我市继续加压鼓劲,聚焦十项任务和七项重点要求,坚持“净面、塑形、铸魂”三步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净面是基础。聚焦“干净”“整洁”,我市全面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对农村生活垃圾、沟渠塘堰、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等面源污染进行清理。同时,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清洁户评选等活动,大力推广良好生活习惯,建立文明村规民约,从源头改变村民不良卫生习惯。

“我们村算不上美,就是干净。”河间尊祖庄乡北司徒村党支部书记蔡振府,一开口就亮出了本村的特点。北司徒村每月的党员组织生活会上,每一个议题都与垃圾处理有关,讨论的结果村民自觉遵守。全村16条街道、129个胡同,现都设有责任人标牌,上面明确标上姓名和联系方式,实现村内垃圾随见随清。

旧貌换新颜,百姓笑开颜。仅第一季度,全市有888个村庄实现污水收集、运输、集中处理,48个村庄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全年任务过半;791个村庄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完成全年任务目标;795个村庄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保洁机制,完成全年任务的99.7%,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提升。

塑形:“五拆三建”展新姿

“自从建起广场、游园,不仅环境干净了,大家的自觉性也提高了,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晚上在广场上跳跳舞、健健身特别舒服。”感受着村里的变化,河间束城镇小管德村的村民赞不绝口,不少村民把村庄美照晒到抖音和微信朋友圈,“圈粉”众多。

在实现村庄“净化”的基础上,我市各地开展“五拆三建”活动,以拆危建、违建、残垣断壁、养殖畜舍、街厕等为契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村民庭院以及房前屋后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将“一处美”延伸为“处处美”,进一步为村庄“塑形”。

任丘出岸镇袁果庄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以村南荒林地为基础,保留原有高大乔木,规划散步小径、休闲凉亭,搭配绿植花卉装点,将村庄死角打造成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下转第八版)

2022-04-22 ——沧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系列综述之一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55146.html 1 净面 塑形 铸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