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宝梅 摄影 魏志广
经过提升改造的百狮园和运河公园(原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可谓主题突出,亮点鲜明,将成为大运河生态廊道上最为精彩的景观节点。
五个空间展示狮子文化
改造提升后的百狮园,将突出“百狮”元素。现场101座狮子雕塑将重新归类摆放,并融入到各个文化节点中,通过五大空间展示狮文化主题。百狮文化先识后寻,从入口开始,沿着“几”字弯的河道,将分别设置“狮子与史”“狮子与运河”“狮子与仕”“狮子与石”“狮子与市”五大主题空间。
主入口处“狮子与史”区,识历史,展现狮子的演化历史。用山石点景雕塑以及狮子浮雕墙烘托文化氛围,将按照时间线索,展现各个时期狮子的特征、文化含义和演化方向,向游人系统介绍中国狮子文化的发展史;
“狮子与运河”区,识渊源,讲述铁狮子守望沧州的故事。此处,守望广场上,铁狮子镇守运河图,寓意沧州人民千年来敬畏自然之心,让人们更了解沧州的历史;
“狮子与仕”区,识故事,也即诗书教化。在沧曲书院附近,有很多充满诗情画意的精致小景,让游人感受书院的人文气息。这里以沧曲书院为背景,汲取笔墨纸砚印为景观元素,结合狮子来布置景观小品,打造诗书礼仪为主题的的文化景观;
“狮子与石”,识意境。这里围合古莲池,打造可穿可攀的狮林假山,游人可感受写意山水和寻狮趣味;
“狮子与市”,识乐趣,展现地域差异及市井艺术。这个区域结合市民喜闻乐见的舞狮文化,增设趣味性狮子设施,此处的运动场和儿童乐园色彩丰富,动感性强,满足儿童活动和市民健身需求。
五大区域再现运河文明
运河公园在改造过程中,沿滨河方向修建运河映象带,设置“运河与贸易”“运河与园林”“运河与诗经”“运河与杂技”“运河与武术”五个区域,从不同角度展现运河文明和沧州文化。
从入口处向北走,运河映象带首先进入视野的是“运河与贸易”区,这是一个展示贸易+互动科普的区域。这个区域,船只、桅杆、货运情景雕塑应有尽有,再现运河昔日繁忙的货运景象;“运河与园林”区,展现运河沿岸古名园场景。此区域将利用建筑剪影与植物景石的搭配,形成名园缩影的效果,追溯运河园林文化。
运河公园里运河的流动方向很像“Ω”。在“Ω”的顶端位置,是“运河与诗经”区域,这里正建设诗经文化植物园,打造以植物为主的湿地景观,配合雕塑形成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经》场景;沿着河岸继续向南,是“运河与杂技”区,这个区以吴桥杂技观演场景为蓝本,利用“表演+观演”的情景雕塑,让人们仿佛置身古运河的杂技活动中,感受古运河民俗文化;“运河与武术”区,以沧州武术标志性动作为浮雕景墙,结合座凳划分空间,分区布置梅花桩等武术器械和现代健身设施,与现有运动场相呼应,形成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武术运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