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洋 通讯员孙汝霞 许志彤)近日,东光县东光镇小圈村,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种植户们正在忙着播种板蓝根。
“最早种了600亩,还联系了经销商统一回购,每亩收益在4000元左右。”种植大户韩艳亭说,板蓝根种植投资成本低、易于管理、经济效益高,并且是订单式种植,经济效益可观,今年打算把1000亩地全部种上板蓝根。
近年来,东光县依托大运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已形成连镇林下油菜、杂粮千亩种植区、以东光镇麒麟卧村为中心的果品休闲采摘种植区、南霞口镇林下药材、杂粮千亩种植区等特色种植区,形成了以土地托管、林药经济、杂粮种植、中草药初加工、林果休闲观光等为主导的大运河沿线产业带。同时,引进适宜作物,新发展中草药、油葵、油菜以及杂粮等作物约1.5万余亩。其中,中草药5500亩、油菜花2800亩、杂粮作物3700余亩、油葵1700亩。
东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后续服务,对种植户积极开展技术指导,研究制定适宜本地的标准化种植管理办法。同时,加大了产业支持扶持力度,争取中草药加工、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项目3个,项目实施资金160余万元,特色产业深加工产值可达1200余万元,增收230万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