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从即日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走进老区看新貌”专栏,挖掘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的有力举措和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的生动事例,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区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表达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同心愿,敬请读者关注。
献县是革命老区,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近日,我们沿着先烈的足迹来到滹沱河畔,探访西永现代农业园区,感受时代的变迁。
西永现代农业园区位于献县段村镇,是由能人路占永一手创建起来的。农业园区已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果蔬标准园、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生产经营主体,丰富了京津等大城市的“菜篮子”。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愿意回报父老乡亲。同时,我从小干农活,熟悉水果和蔬菜种植,觉得农业有干头,想为家乡干点事儿。”在大棚里,路占永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原来,路占永在石家庄从事市政工程多年,年收入上千万元,是献县走出去的能人。2010年,他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的留恋,毅然选择回乡创业。
“每亩小麦一季收入400元,玉米一季收入500元,一亩地一年收入900元,这还不算人工成本。我就按每亩地900元从农民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决不让农民吃亏。”路占永当年流转土地1400亩。通过请教河北农大教授、中国果木栽培专家皇甫中泗和植保专家陆天相,引进“言玉”和“华思维”两个葡萄新品种。他把设施水果定位于京津高端市场,做精品水果。就这样,规划建起了32个大棚。
“引进一棵‘言玉’葡萄新品种苗需要18元,仅这一项我就花了124万元。我还买断这个葡萄新品种,光技术转让费就花了70万元,这两项加起来达194万元。”路占永认为这钱花得值,要搞设施水果,就要做到最好。
葡萄第二年开始结果,一个春秋冷棚能够种植的净面积有2.5亩,每亩地产2000公斤,商品果供应北京超市,除去工人工资和成本,每个棚效益7万多元。一个温室大棚能够种埴的净面积3.5亩,亩产3000公斤,每个棚效益16万元。
“咱这是专利产品,是注册了西留路地理商标的,也就是说,这是咱这里独有的产品。这样,确保打入了京津大城市高端市场,保证了葡萄种植的效益。”路占永说,规模化种植、走高端产品之路让他得到了回报。
“在我国,蔬菜基本上是‘南菜北调’。而沧州是京津的南大门,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因此,搞精品设施菜一定有出路。”自2013年开始,路占永建起了89个蔬菜大棚。那时,他就把目光瞄准了京津这两大市场。在设施菜种植过程中,他没有走别人的老路,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果蔬组合种植法。
“在我们这个地方,西红柿一般在8月定植,90%的西红柿在元旦前基本上卖完了。而在元旦到春节前,市场上仅有10%的西红柿,我们种的西红柿就在这个时间段上市,准能卖上好价钱。”路占永说,他们的“粉钻”西红柿是在9月15日定植,比别人晚一个半月,在第二年1月10日后上市。这样巧打时间差,他们的蔬菜就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葡萄架下,路占永也没让土地冬闲,而是种植了西兰花和圆白菜。今年3月,这些菜全部采收,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被天津的客户定购,仅这一项收入就有数十万元,实现了土地利用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他们还试种了40多亩地的羊肚菌。虽然遇到了低温天气,产量没有达到预期,但初步试验获得了成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如今已涵盖西留路、高庄等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1.1万亩。核心区依托省级示范社——献县西永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建成了3000亩现代设施蔬菜水果产业带,产业带内建设冷棚及日光温室147座,年产果蔬3150吨,70%供应京津,30%供应东北三省。他们还建成高标准联栋育苗温室1座,引进了荷兰、日本、台湾等特色蔬菜新品种17个,年育苗1600万株。幼苗除合作社自用外,全部供应周边地区。他们按照“统一供苗、统一农资、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模式,带动农户118户,年户均增收5万元。
棚外阳光明媚,棚内果蔬飘香。西永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让这片英雄的土地实现了“土里刨食”到“土地刨金”的转变,也让土地规模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这条致富路越走越宽。